正文 第54章 附錄一(4)(2 / 3)

劉院士作為國家某重大計劃專家委主任和總師組組長,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經常奔波於各個承擔任務廠所之間,指導研究工作;組織專家,對各個階段、各項課題任務進行檢查和評審,保證了任務進度和質量。該計劃的實施,逐步建立起了包括設計軟件、設計規範、數據庫、數值仿真在內的航空發動機設計體係和信息化平台。通過該計劃的實施,充分發掘已有發動機和試驗件等存量資源的技術信息,積累了設計經驗,總結出了帶有規律性的設計方法和流程,這為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提供了先進實用的設計手段和工具。624所等中航工業廠所一項項課題任務的順利推進、完成並取得重大成果,其中一些技術和研製平台已在型號研發中發揮了作用。

有一次,他回到624所主持一項重大裝備研製的評審。624所的幾位同誌去看望他,關切地問:“劉總,您還是像過去那樣忙;聽說您今年光飛機就坐了80多趟,身體能吃得消嗎?您要多注意保重身體喲!”他說:“勞累是肯定的,但發動機的事情更加重要。隻要我還沒有躺下,我就要好好幹,繼續發揮一點兒餘熱。當專家要講真話,講實話,要對國家負責任。隻要能為我國發動機的發展出一點兒力,對我個人來說比什麼都強!”這就是一位科技工作者、一位老專家的航空報國情懷!

如今,為我國航空工業整整奮鬥了半個世紀的劉大響院士,還是那樣地激情、執著和開拓。為了建設更加宏偉的航空發動機試驗研究新基地,為了研製成功跨代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為了走出一條自主研製的道路來,用強勁的“中國心”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劉院士還在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奮進,不斷地求索。

關注科技前沿推進動力發展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發動機專家劉大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624所原總工程師劉大響是北航航空發動機仿真研究中心(簡稱仿真中心)主任、航空發動機行業的戰略專家和重要技術帶頭人。他一直敏銳地注視著世界航空動力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科技前沿,並不斷在思考我國如何發揮後發優勢,尋找最佳機會和實現跨越發展的方向。在科研實踐中,他站在國家航空科技事業的戰略高度,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和當代知識分子的曆史使命感,為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為高水平科研技術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推動中心成立促進戰略轉變

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技術是將現代相關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融會貫通,綜合應用於發動機研製的一種革命性的方法和手段,是計算流體力學(CFD)、計算結構力學(CSM)、虛擬現實(VR)、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最新成果在航空發動機上的綜合應用。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航空動力界人士一般普遍認為,數值仿真是繼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之後,航空發動機研製的第三種必不可少的設計方法和分析工具。世界各航空發達國家都相繼製訂並實施相關計劃,積極開展發動機數值仿真技術研究。數值仿真技術已逐漸發展出了整機/部件/係統配套、多學科綜合、完整規範的發動機數值仿真軟件體係、支持數據庫和應用規範,並與數字化設計和製造密切關聯,貫穿於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使用、服務等全壽命周期,成為先進航空發動機設計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和技術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劉大響院士就密切關注國內外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和模擬技術的進展和趨勢,並利用多次出國考察、交流、合作的機會,有針對性地對俄羅斯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加拿大普·惠公司、英國羅·羅公司、德國寶馬羅·羅公司、劍橋大學等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公司和大學在數值仿真技術方麵的成就和進展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學習和交流。憑借著多年來對航空發動機技術內在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國內現有體製機製的熟悉和了解,在這些製約我國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技術的眾多複雜矛盾中,他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技術上抓係統集成,管理上抓專業化體製,並據此提出建議:以整機仿真為目標建立我國自己的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係統,以高校和中航工業為依托建立專業化的航空發動機數值仿真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