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附錄一(5)(2 / 3)

中航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

2000年9月,63歲的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總工程師劉大響院士從四川調到北京,擔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後中航一、二集團合並,轉任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進入決策支持係統,分管發動機專業的谘詢參謀工作。當時,他還是航空工業科技委委員,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及航空動力專業組組長,國防科工委專家谘詢委委員,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副主任。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委委員。這使他廣泛接觸到中央領導機關和更多專業領域,從而開展了更多的工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在首都北京、在中航工業科技委,是劉大響院士職業生涯中繼606所、624所之後的第三個重要階段,也是站位更高、貢獻更大的一個重要時期。10年來,劉院士在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三大航空發動機研究計劃論證、發動機型號研製、航空工業發展和國計民生各方麵積極建言獻策、當好參謀,成效卓著,為加速航空動力的振興發展和祖國的繁榮富強再立新功!

精心謀劃,持續開展戰略研究

發展戰略是統帥全局、著眼長遠的綱領,指導規劃計劃的製訂和科研、生產、建設,對整個動力行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是科技委的首要任務之一,也是劉大響院士親自主持、持續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早在1986—1988年,航空工業部科技委第一次組織2000年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戰略研究,時任624所總師的劉大響是2000年航空動力發展戰略研究的負責人之一。

1997—2004年,大響院士為組長連續主持了2020年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這次研究分四個階段:(1)1997年4月—1999年4月,航空工業總公司科技委、發動機局和總裝備部軍用常規動力專業組有關專家聯合組成研究組,開展完成了《2020年中國航空動力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2)1999年,劉大響院士申報中國工程院谘詢研究課題,有12名院士和18名專家參加,在“香山科學會議”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加速發展我國航空動力的建議”,上報中央。(3)2000年5月—2001年12月,國防科工委下達的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完成《加快我國航空動力發展的思路和建議》主報告和三個預研計劃論證報告。(4)2003年3月—2004年底,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組織開展2020年航空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完成了2020年航空動力發展戰略及其深化研究。

2007—2010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組織開展2030年航空科技發展戰略和“十二五”規劃研究,總裝備部組織開展2030年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劉大響院士作為航空動力組組長,分別主持完成了兩個部門布置的2030年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通過兩年多的工作,分別寫出一個總報告和十幾個分報告。

上述2000、2020、2030年三輪發展戰略研究,在國內外環境分析和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我國航空動力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實施方案和技術途徑以及政策措施建議等,製定了行動綱領,繪製了發展藍圖,對航空動力的預先研究、型號研製、試驗能力建設都具有重要參考作用。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航空動力的發展,基本上都是按上述戰略研究的思路和規劃進行的。而作為航空動力研究組組長,劉大響院士精心謀劃,集中專家群體智慧,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重視基礎,大力推進預研工作

劉大響院士早年參加型號設計,後來長期從事航空發動機預研工作,深知技術基礎的重要性。對“四個一代”的戰略思想和“振興航空,動力先行,預研更要先行”的方針衷心擁護、大力宣傳、身體力行。

20世紀70年代,大響同誌參加了三代發動機預研計劃的論證;80年代後期,在航空航天工業部發動機總公司領導下,他在主持三代發動機預研的同時,又主持了四代發動機預研計劃的論證;1990—2000年,在他主持下四代發動機的預研取得階段性成果後,他又馬不停蹄組織論證提出了三大新的發動機研究計劃,即:航空推進技術驗證計劃、民用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計劃和未來先進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究計劃。2000—2010年,在中央和國家各級機關的領導、支持下,這三大預研計劃先後立項實施,有的已取得了豐碩成果,必將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自主創新和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劉院士為此付出了辛勤勞動,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