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附錄二(11)(1 / 3)

工程院士劉大響,傾情藍天心飛翔。

畢生追逐航空夢,錙銖不計為國防。

白發皓首誌猶在,續寫新績著華章。

莫道歲月催人老,夕陽有霞亦輝煌。

第5719廠《我心飛翔》讀後感摘錄

編者按:第5719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發動機修理廠,是一個現代化的優秀企業,榮獲幾十項國家、總裝備部、空軍和省市的獎勵,為建立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強大人民空軍做出了突出貢獻,廠長向巧同誌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我心飛翔》出版後,該廠領導十分重視,組織職工學習,一些基層單位召開專題心得交流會,員工們紛紛撰寫讀後感。在此基礎上,他們編輯出版了《動力報國,振興中華》一書,共收錄84篇讀後感。對此,我深感榮幸,也非常感謝。航空工業出版社建議從中摘錄了7篇,以饗讀者。

一、任少紅黨委書記

閱讀著《我心飛翔》這本書,自然而然地走進了我國著名航空發動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的航空動力世界,領悟了他為

熔鑄一顆強勁“中國心”不懈奮鬥的曆程。讀完《我心飛翔》這本書,不由得為劉院士甘當“老黃牛”,紮根三線,為航空發動機事業奉獻無悔青春的壯舉而感慨。聯想到如今已76歲高齡的劉院士依然奮鬥在航空發動機最前沿,深入調查研究,全麵科學論證,為航空發動機能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不辭辛勞四處奔走呼籲,多方建言獻策時,不由得我為他對航空動力事業的熾熱情懷而感動。

《我心飛翔》這部回憶錄,語言樸實而不失生動,敘事方式簡明而內涵豐富。該書通過翔實地敘述劉院士從一名普通科研工作者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一名設計員成長為我國的著名航空發動機專家的成長足跡,展現出一名科學家和學者對航空發動機事業矢誌不渝,為根治飛機“心髒病”而不懈探索和奮力拚搏的崇高品質,給我們以深刻啟迪與心靈上的震撼。

劉院士對因我國航空發動機落後已成為製約航空工業和空軍發展壯大的主要“瓶頸”與“短板”而深表憂慮。他多次表示我們一定要搞好“中國心”,如果發動機問題不解決,再好的飛機也飛不起來。劉院士對航空動力事業的孜孜不倦與持之以恒來源於對航空動力事業的熱愛,來源於內心深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追求同國家的榮辱、國防的強弱、航空動力的興衰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並腳踏實地勤勉工作,夙夜在公。

空軍田政委告誡我們,“激情是主宰和激勵一切才能的力量,是對使命的尊崇,對事業的忠誠,是工作的高標準。”從事航空發動機事業一定要有對事業的無限激情,要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有愛國愛黨愛軍、獻身航空的理想信念,要有心係航空、動力報國的追求,工作要在狀態。

我們廠所從事的航修工作事關飛行員的生命安全、空軍戰鬥力的生成和國防安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作為不穿軍裝的軍人,不拿槍的戰士,要以強國強軍、振興航空為己任,把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航修事業的發展統一起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咬定青山不放鬆,以一種堅持不懈、堅忍不拔的意誌,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無私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辜負劉院士對我廠“情係藍天、我心飛翔、動力報國、振興中華”的寄語和殷切期望。

二、寧喜鈺總工程師

我懷著敬仰的心情拜讀了劉大響院士的回憶錄《我心飛翔》,他的人生軌跡給了我以很大觸動。以劉院士為代表的航空動力人,在開拓航空動力道路中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以堅定的理想和信念,鑄造了催人奮進的航空動力之魂。

感動之餘,更覺振奮人心。我們要從劉院士等一大批航空動力人的事跡中吸取強大的智慧和力量,弘揚精神,放飛夢想,激情進取,創新圖強。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裏,劉院士把自己的愛好、願望和追求,與國家航空發動機事業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他懷著對黨和祖國的赤膽忠心,積極響應國家支援“大三線”建設的號召,投身到火熱的艱苦創業大潮中。堅定的信念,指引著劉院士攜帶全家,從繁華的大都市走進了大西南的深山老林中,雖然那裏山清水秀,小路幽靜,地裏開著成片的油菜花,但工作和生活條件卻相當艱苦,創業從頭開始,建廠房、裝設備、搞研究、做試驗……一幹就是整整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