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航空報國理想和頑強奮鬥的品格,成為劉院士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路在腳下延伸,事業在這片熱土上壯大、成長、蓬勃發展。
作為矢誌藍天的航修人,我們同樣肩負著保障國防的重任,構築堅實的藍天長城是我們重於泰山的責任和矢誌不渝的追求,在這份神聖而光榮的使命感召下,我們必須堅定目標信念,沉下心來,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用不變的誓言和不竭的努力,以強烈的自豪感和濃厚的航修報國情,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必勝的決心,堅定地為實現航空報國的偉大夢想而不懈奮鬥!
三、胡惠芳黨委副書記
久聞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學術泰鬥劉大響院士,一直未得一見,2011年11月19日,終於見到了劉大響院士,實感有幸。在這之後劉院士多次來廠,不辭辛勞地為工廠帶來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最新的前沿信息。
與劉大響院士幾次接觸,我從一些點滴小事中,不禁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感染,總想寫點什麼,但又覺得了解還不夠全麵。讀完《我心飛翔》後,從字裏行間係統地了解了劉院士的人生軌跡,他對航空報國的矢誌不渝,對航空動力事業的赤膽誠心,他的高貴品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
劉大響院士受聘為我廠高級技術專家,2011年第五次來廠考察指導。在讀《我心飛翔》時,我不由想起了一件小事,這對劉院士來說或許並未放在心上,但於我卻記憶深刻。這年春節前夕,我請求劉院士指導解決一個技術問題,他爽快地答應了,並承諾春節期間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考慮到這件事情不大,劉院士事務繁忙,我一心準備春節後再去向他請教,然而出乎意料,春節期間我接到了劉院士的電話回複。
原來百忙之中的劉院士一直把這件事情惦記在心上,為了盡快給工廠回複,他不惜利用春節假期的寶貴時間,連續3天清晨5點就起床工作,並給我以滿意的答複。感動之餘,我對劉院士這種敬業、認真、負責、實幹的高貴品質深感敬佩。
在他第五次來廠指導工作的座談會上,劉院士說:“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髒’,沒有好的發動機,不可能有好的飛機。現在航空發動機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國際和周邊形勢越來越複雜,我們一定要有使命感、責任感和危機感,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用最健康、最強勁的‘中國心’,來實現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振奮人心的語言,讓我感受到他對航空動力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不辭辛勞的探索和一如既往的忠誠。
一個人一生中,能執著地為祖國為人民做一件大事,是莫大的幸福。“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揚鞭自奮蹄,為了讓國產飛機都裝上強勁的‘中國心’,我願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大響院士堅定的航空報國理想和頑強奮鬥的品格,是他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事業的延續需要遠大的誌向,事業的蓬勃需要不懈的耕耘。注目飛翔藍天的戰鷹,一個聲音鮮明唱響,一個夢想更加清晰,劉大響院士的動力情懷,一直在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無論空間怎麼轉換,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在劉大響院士和我們的心中,這個情懷似乎愈加激烈,愈加濃鬱,愈加彌足珍貴……
四、譚澤夏航發廠低壓機匣修裝工
從前,我隻知道劉大響院士在航空動力界很有名氣,是我國著名的航空動力專家,現任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讀完他的回憶錄《我心飛翔》後,我對劉院士有了更全麵的認識,他的一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振興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報國情懷、敬業精神也將成為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不知不覺中,《我心飛翔》已經看到了尾聲。河流日夜奔走,匆匆逝去,數十年過去了,但很多這樣的“戰士”仍然在耕耘著、開拓著……是一片無限忠誠,一腔愛國熱血,支撐著像劉院士這樣的技術人員,從繁華的大都市,走進窮山僻壤,固守著那片熱土,為祖國的航空動力事業黙黙地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劉大響院士在624所工作了整整30年。從而立之年到耳順之時,一個人最寶貴的年華,都在深山老林中度過。可是他卻說自己有幸在那裏幹了30年,為祖國、為航空、為發動機赤膽忠心,無私奉獻。如果我們每個航修人,都能學習這種精神,我們的航修事業一定能蓬勃發展,會更好更快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