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5719廠,廠領導組織職工學習《我心飛翔》一書,並編輯出版了《動力報國振興中華》一書,收錄了84篇讀後感。對此,我深感榮幸,也非常感謝,這充分表達了該廠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熱愛,特別是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關心,我也衷心祝願他們在先進航空發動機的再製造維修中做出更多成績,為建立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大人民空軍做出更加出色的貢獻。
在這裏,我還要特別感謝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嚴文錦同誌,他以83歲高齡在《我心飛翔》出版前,與606所原黨委副書記常宏同誌一起,為書的初稿進行了認真的審閱、修改和潤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該書出版後,他85歲時不幸一度中風臥床不起,但當他稍有康複能撐著拐杖走路時,他又邀請七八十歲高齡的周行、黃升堂、薑勝久、於長岱和楊世江五位老先生,本著打造精品圖書的原則,對《我心飛翔》逐字逐句進行審讀,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同時用公公正正的小楷字,寫出了12頁的閱讀《我心飛翔》的建議,其中包括書中“做”與“作”字的區別和用法,指出一些語病、錯別字和標點符號等問題。還有原624所的老同事、後來擔任嶽陽造紙廠黨委書記的劉仲生同誌,他是我的湖南老鄉,是一位知名書法家,給我贈送墨寶,也做了許多類似的工作,對這些好的建議,這次我都一一予以采納。他們這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誨人不倦、精益求精的品格和精神,令我十分感動和感謝,也成為我這次將回憶錄改編為院士傳記的動力。
在這次將回憶錄改寫為院士傳記的過程中,航空工業出版社的同誌建議我收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和回憶文章,一來可以補充一些往事和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的感言,二來也是對關愛我的同誌表達一下自己的謝意。但因傳記的篇幅有限,我隻能收錄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對未被錄入文章的同誌表示深深的歉意。另外,我還特地將一些老領導、老同學、老同事和一些讀者給我的部分贈言和信件收錄了進來,目的是共勉,以激勵自己在有生之年,努力奮鬥,鍥而不舍,繼續為徹底根治飛機“心髒病”鼓與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發揮一點兒餘熱、貢獻一點兒微薄之力,直到自己的生命之光熄滅為止!
在初步完成院士傳記撰寫任務,將書稿交給出版社時,我仍感到深深的不安。盡管在眾多領導和朋友的熱情幫助下,在航空工業出版社劉寧副總編輯和責任編輯高鳳勤同誌努力下,我對原回憶錄中的許多細節又多方考證和修改,力求準確、真實,但因為自己的文筆笨拙,加之年代已久,很多事情已然想不起來,因此這本書中肯定還會有不少疏漏和錯誤。此外,在這裏我還要特別說明一點,在回憶錄和院士傳記中,我寫了許多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僅僅是自己當年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可能很幼稚、也可能有錯誤,但卻是當年自己真實感情的流露和寫照。凡有不當之處,我再次真誠地希望能得到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劉大響
201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