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後記(2)(1 / 2)

母校給我以智慧,給我以動力,讓我飛向東北,飛向西南,飛向全國和全世界。2000年我又從四川深山老林中飛回北京,回到了母校的懷抱,這是我感到十分溫暖和幸運的大事。

在北航,編寫組同誌參加了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能源與動力學院的老師、同班同學和仿真中心科研人員的座談會,出席會議的老師、老同學以及今天奮戰在航空發動機教學、科研工作一線的年輕朋友,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這也使我非常感動。沒有北航黨組織和老師們的培養教育,沒有北航對我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和收獲。我現今在北航航空發動機仿真研究中心工作,也隻是盡了自己的一點點綿薄之力而已,老師和老同學們的親切話語,對我來說更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中航工業科技委是一個團結戰鬥的集體,是一個為集團公司做好科技谘詢、指導、把關的決策支持機構。這裏有報國有成的黨員專家吳大觀同誌,他是我相識近半個世紀、培養教育我健康成長的恩師,是我胸中永遠的豐碑;有我十分敬重的“試飛英雄”王昂副部長;有為航空工業建功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劉高倬、張彥仲和張洪飆三位集團公司的前任總經理;有德高望重的兩院院士顧誦芬,有成就卓著的張彥仲、馮培德、尹澤勇院士;有一大批在中航工業各級領導崗位上做出重大貢獻而退居二線的老領導;也有一批意氣風發、熱心工作的年輕朋友們。在這個充滿團結、友愛、睿智、奉獻的集體中工作,是我莫大的幸福和欣慰。

在這裏我要衷心感謝為我的回憶錄《我心飛翔》撰寫工作提供許多指導和幫助的科技委郭恩明、孫衛航、彭友梅、賈小平、曲潔和蔡伯成等同誌;黎明公司前任工會主席嚴文錦同誌;當年606所的程榮輝、劉廷毅、常宏和李雪晶同誌;624所的郭昕、李建榕、馬鋒、王民昇、文廣、劉曉東、斯永華和何謙同誌;北航的方韌和金捷同誌。

在這裏我要衷心感謝所有應邀出席科技委、624所、北航座談會的我的老師、老領導、老同事、老同學和年輕朋友們。主要有周振德、曾伯勤、朱光亮、王潤宗、莊廷科、高誌榮、張富純、劉仁傑、趙光敏、陳建民、楊誌軍、陳通蓉、夏光義、劉宗義、錢篤元、陳愛華、呂激、程信華、胡正義、施隆德、江義軍、周拜豪、康湧、盧傳義和黃順洲;北航有陳光、黃熙君、李其漢、楊茂林、張津、曹玉璋、郭雷、胡昌旭和張青竹;科技委有張池、陳浚、周曉青、唐智明和張皖南等同誌。他們對我的所有評價和看法,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關愛和鞭策。

在這裏我要衷心感謝湖南祁陽一中89歲高齡的蔣煉先生(他是我的中學老師)、蔣民主老師,清華大學王玉明院士,黎明公司原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嚴文錦同誌,科技委周曉青總師,北航原校長助理張竹筠同誌給我題詩賦詞,為我的回憶錄添光增彩。

在這裏我還要真情感謝航空工業出版社的所有領導和相關同誌,責任編輯黃蘇橋和高鳳勤同誌。他們為了將《我心飛翔》打造成精品,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和辛勞。

2011年我的回憶錄《我心飛翔》出版後,社會反響良好,不少老領導、老同學、老同事給我寫信、打電話、發電子郵件、發短信或題詩賦詞,表達他們對我的祝賀和褒獎,也有許多相識或不相識的年輕朋友索要我親筆簽名的《我心飛翔》一書,更有一些同誌給我指出書中的錯別字和標點符號錯誤,這些都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航空工業出版社的領導告我,《我心飛翔》雖多次重印,但仍有不少單位和個人要求購買,以了解中國航空發動機艱苦創業的曆史和中國航空人的創業拚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