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他直接收拾衣服搬出了正房,又一口氣連著納了好幾房姨娘回家。

絲毫不給父母和妹妹留麵子,而且把國公夫人的臉踩在了腳底下。

夫婦兩人至此沒了情分,倒是不再吵架,卻真正是相敬如冰了,見麵打招呼都像是隔壁鄰居一樣淡漠。

鎮國公一連多年沒有踏足正房,所以國公夫人膝下隻有早年生下來的一個女兒。

隻是老來多健忘。

鎮國公年紀大了,倒是忘了那些年輕時的爭吵,反而記起了國公夫人的種種好來。

其實國公夫人若是品行不端之人,家中也就不會有如此多的庶子庶女了。

他和國公夫人感情不好,那些庶子也對嫡母沒就什麼敬意,加上從小都是在各自的生母身邊長大,更談不上有什麼情分。

鎮國公隻怕將來自己先去了,國公夫人的晚景淒涼。

他這廂心中正在煩惱,卻不想小兒子又來給自己添堵。

即便是個庶子,也不至於要娶一個在街頭擺攤賣麵的丫頭回來!

讓人說起來,國公府豈不成了破落戶讓人笑話!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鎮國公一時怒從心頭起,順手抄起手邊的東西就扔了過去。

結果跪在堂下的小兒子被桌上飛來的端硯砸了個正著,當即就頭破血流倒在地上昏了過去。

鎮國公當年為了氣自己的夫人,姨娘娶了不少。

這庶子的姨娘是個窮秀才的閨女,自生了一個兒子後就被國公拋在了腦後,母子倆相依為命,在國公府的後院裏裏過得不溫不火,默默無聞。

卻不想青天白日的,突然聽說兒子險些被國公給砸死,這姨娘嚇得幾乎魂飛魄散。

好容易把人抬回來,請醫問藥地救活了,但是兒子醒轉過來,卻咬緊了牙要娶自己的心上人,賭誓說不成便要剃了頭發出家去。

這姨娘又心疼又生氣,可兒女都是前世修來的冤家。

她又隻有這麼一個兒子。

如何能舍得。

隻是自己失寵多年,在鎮國公麵前根本說不上話,真要是跪下一哭二鬧三上吊,鎮國公不是吃這一套的人,搞不好自己也要被砸的躺在床上。

這姨娘愁得頭發都掉了不少,最後想了個不算法子的法子——

她決定去求一求鎮國公夫人。

這姨娘在府裏不受寵,日子就過得謹小慎微,從進府之後對國公夫人也一直恭恭敬敬的。

後院的日子漫長,她偶爾也會陪國公夫人聊聊天,喝杯茶。

沒想到世事無定數,誰料到鎮國公老了之後,反而對一直厭煩的正妻又親近起來了。

雖然國公夫人膝下隻有一個女兒,但是她在這府裏說話的分量卻一下子重了許多。

那幾個爭搶世子位置的人,對國公夫人也一改往日的疏忽,變得親熱起來。

隻是國公夫人雖然待人溫和,但卻是個聰慧而有原則的人,並不喜歡別人在她麵前耍花招,無端獻殷勤。

這姨娘和國公夫人相處的時間久了,也知道了她的幾分性子。

故而也沒有添油加醋,直接就把事情說清楚了。

最後含淚給國公夫人跪下磕頭道:“……實在是沒法子了才來求您的。太太,您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娘倆吧。”

她磕頭不止,直到國公夫人歎氣應下此事,方才讓人攙著,顫巍巍地站起來。

額頭上卻已是青紫一片。

可憐天下父母心。

國公夫人輕易不肯答應別人,但卻是答應了就一定會做到的人。

也不知她怎麼勸的鎮國公,反正最後鎮國公帶著幾分惱怒,幾分愧疚,最終還是勉強點頭答應了此事。

那庶子終於歡天喜地地娶了賣陽春麵的姑娘回家。

當年他在帝都騎馬迎親,幾家嘲笑,幾家譏諷。

放著好好的大家閨秀不娶,竟然偏偏娶了個不懂禮數的平民女子回家。

街頭巷尾,不乏有人搖頭晃腦地歎氣說鎮國公府的門第敗落了。

誰料峰回路轉。

這賣麵的姑娘雖然性格潑辣,但卻是個孝順正直的性格。

進門之後,她對丈夫的生母和嫡母都恭敬有加。

而且和鎮國公夫人居然也相處的很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古人所言,當真不差。

這庶子的妻子並無出身可言,和她的幾個妯娌比起來,更是不值一提。

但這庶子並不嫌棄,婚後兩人夫妻和美,其樂融融,從未吵過一次架。

幾年以後,等這庶子的兒子會跑的時候,鎮國公上表,請賜了他世子的爵位。

至此,鎮國公內吵嚷不休,你爭我奪的鬧劇才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但卻讓帝都上下再一次大跌眼鏡。

眾人實在是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