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最後怎麼選了他當世子呢?
等鎮國公去世以後,人們才明白了緣由。
新任的鎮國公夫人雖然出身不好,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對上頭的兩個婆婆,卻是真正的孝順。
能對丈夫親生的姨娘好不算什麼,能對嫡母做到同樣的好卻實在難得。
鎮國公當年就是看到這姑娘品行端正,才下定了決心。
事實證明,國公夫人在他死後,過得一直很好。
直到新任鎮國公的大女兒坐上花轎嫁去了肅毅伯府,老夫人還硬硬朗朗的呢。
說起來,這鎮國公家的大女兒自小由鎮國公老夫人親自撫養長大,不僅品貌出眾,而且德容言功都無可挑剔。
隻是鎮國公夫人的身份,整個帝都就沒有不知道的。
老夫人一手帶大孫女,既怕將來她嫁入高門會被人嫌棄母家的出身,又怕低嫁會讓孫女受委屈,很是為她將來的婚事發愁。
沒想到姻緣天定。
肅毅伯府的老夫人,與鎮國公府的老夫人是親姐妹。
肅毅伯家的長子經常隨母親來探望鎮國公府的老夫人,近水樓台,竟然喜歡上了鎮國公家的小姐。
兩家門當戶對,又是親戚。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親事了!
肅毅伯早逝,老夫人獨立支撐門庭,承蒙姐姐照拂良多,兒子又是真心實意地喜歡鎮國公家的小姐。
於情於理,她都無法拒絕這樁親事。
永嘉三年,鎮國公小姐敲鑼打鼓十裏紅妝地嫁去了肅毅伯府。
婚後,鎮國公家的小姐和丈夫舉案齊眉,和父母一樣是世間少有的恩愛夫妻。
誰知這好事卻大抵都不能長久。
肅毅伯三十歲那年,突發疾病去世。
隻留下結發妻子和膝下尚未成年的一對兒女。
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若不是肅毅伯老夫人性格堅毅,恐怕早就倒下了。
但經此一事,剛剛有了些生氣的肅毅伯府上又再次冷清下來。
肅毅伯夫人與丈夫鶼鰈情深,丈夫去世之後她心灰意冷,不僅搬出了正房,連一雙兒女都不管了,每日裏誦經禮佛,竟是一副在家居士的做派了。
老夫人說了幾次,鎮國公府上的娘家人也多番前來勸解,但肅毅伯夫人都無動於衷。
老夫人見此也不再多費唇舌,直接把長子的一對兒女接到了自己膝下撫養,府裏的中饋則交給了幼子的媳婦嚴氏打理。
嚴氏是輔國公家的嫡次女,輔國公乃一等公,爵位世襲罔替,母親則出自隴西崔氏,曆史悠久,門第十分清貴。
嚴氏的姐姐是中宮皇後,當年嚴氏成親,嫁妝足足裝了一百二十八抬,不僅塞得滿滿當當,打頭的三對如意:羊脂玉如意,翡翠如意,瑪瑙如意,分別是太後,皇上和皇後所賜。
珠光寶氣,富貴逼人。
時日今日,仍然讓人津津樂道。
嚴氏出身高貴,又是家中幼女,從小被長輩溺愛,性子難免有些傲氣。
也是因為如此,家中不願她遠嫁,又怕她嫁到大家族中會受委屈,這才選了人口簡單的肅毅伯府。
嚴氏嫁到肅毅伯府,果然生活的很是輕鬆。
肅毅伯老夫人性格曠達,不是搓摩兒媳立規矩的那種婆婆,她又是次媳,身上沒有擔子。
丈夫溫柔體貼,日子平靜安穩,但嚴氏心裏卻不滿意。
她是次媳,鎮國公家的大小姐是長媳。
兩人見麵,她永遠是矮身行禮的那一個。
雖然鎮國公和輔國公都是一等公,但是她母家是什麼出身,那鎮國公夫人又是什麼出身!
全帝都的人都知道她母親當年隻是個擺攤賣陽春麵的!
嚴氏心中很是不服。
這種情緒在她生下兒子之後,就變得更加強烈起來。
肅毅伯的爵位將來會落到長房的兒子頭上,她的兒子卻顆粒無收!
隻要想到自己的兒子將來要對吳氏所生的兒子卑躬屈膝,嚴氏就坐臥不安——
這怎麼可以!
嚴氏決定好好教養自己的兒子。
當今朝廷以科舉取士,就算沒有祖宗的餘蔭,她相信自己的兒子也一樣可以入閣拜相,名留青史!
到時候,誰看誰的臉色還不一定呢!
嚴氏一邊主持府上的中饋,一邊嚴格的培養兒子。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十八年過去了。
這一年三月三上巳節之前,剛好趕上三年一屆的春闈放榜。
肅毅伯府的二公子不負母親的期望,高中榜首。
作為本朝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會元,顧家二公子的前途將是可以預見的一片光明。
放榜那天,肅毅伯府上下一片歡騰。
嚴氏用帕子狠狠捂住唇角,她怕自己會忍不住痛哭失聲。
十八年的含辛茹苦,終於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