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彪(1922.1—2011.4),山西冀城人,航空工業局122廠(現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哈飛)第一任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全麵工作)。1937年5月參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 年5 月任山西省冀城縣聯合村青年抗日救國會秘書、縣委宣傳部幹事;1940年1月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並在太嶽區中共第二地委黨校學習;1943年1月任青城縣第一區委書記、政委、區遊擊隊隊長兼指導員,1945年7月任縣人武部第一副主任;1946年2月任太原區警衛隊參謀;1947年4月任第二野戰軍某部教導員;1949年11月任空軍工程部機務處第二、第四、第六廠協理員、黨總支書記;1950年任機務處中小修理廠副政委;1951年7月任航空工業局第121廠(現中航工業東安)副廠長;1952年4月任航空工業局122廠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全麵工作);1953年9月任中共哈爾濱市委工業部軍工處處長;1954年12月任中共黑龍江省委軍工處處長;1956年7月—1966年9月任北安國營慶華工具廠黨委書記,1959年2月—1963年4月兼任北安市市委第二書記;1972年3月任國營671廠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黨委副書記、書記;1975年9月任哈爾濱建成機械廠黨委書記。曾當選為中共嫩江地委委員、中共黑河地委委員、中共黑龍江省第一、第二、第四、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黑龍江省第四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委員。1983年5月離休,2011年4月去世。

新中國航空工業初創時期,時任部隊政委的馬彪按照上級的指示和部署,率領667名戰士,攜帶82台設備,從哈爾濱馬家溝空軍第一修理廠(即魯班部隊),遷到平房,同原121廠合並,從而開始了中國從飛機修理到仿製的創業曆程。

1952年4月1日,上級決定飛機修理部分從121廠劃出,由馬彪擔任新成立的122廠黨委副書記。當時正值國民經濟恢複時期,根據國防需要,要求工廠在原有基礎上完成改建、擴建的同時,還要完成空、海軍輕型轟炸機等繁重的修理任務。由於工廠剛剛建立,生產和管理工作基礎十分薄弱,職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針對這些不利因素,他有的放矢,結合當時全黨進行的整黨建黨運動,開展黨員思想教育和黨員幹部的領導作風教育,提高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戰鬥力和先鋒模範作用,並收到顯著成效。他還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的作用,組織全廠幹部職工和技術人員學理論、學文化、學技術,開展群眾性的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勞動競賽和生產突擊活動,增強廣大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保證了基本建設和飛機修理任務的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