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1915—1995.4),福建漳浦人,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設計處(現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規劃建設)處長。1934年夏,由廈門集美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同濟大學。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員,任同濟大學共青團支部書記。抗日戰爭爆發後,調到浙江工作,先後任雲和縣縣委書記、浙南特委宣傳部長。1942年6月17 日參加赤石暴動,經閩北遊擊隊接應脫險。隨後加入遊擊隊,在武夷山區參加遊擊戰爭,任遊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1943年春返回蘇南抗日根據地,先後任蘇南行署財經處生產科長、山東礦業公司沂蒙辦事處主任、大連建新公司副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4月任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副局長,8月兼任航空工業局設計處處長,二機部設計局代局長、三機部基建局副局長、國防工業辦公室基建局局長等職。1982年離休,1995年4月去世。

1951年4月18日,陳平從大連建新公司調任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副局長。當年8月,航空工業局在北京成立設計處,陳平兼任設計處處長。

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之初,工程設計是當務之急。重工業部根據中蘇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聘請了一批專業配套的蘇聯設計專家20多人負責技術工作,同時將大學剛畢業的60多名學生分配到設計處,給專家當助手。陳平陪同蘇聯專家到沈陽、哈爾濱、武漢、株洲、南昌進行調查研究,搜集資料,選定了112 廠(現中航工業沈飛)、111廠(現中航工業黎明前身)、321 廠(現中航工業洪都)、331 廠(現中航工業南方)、120廠(現中航工業東安)、122 廠(現中航工業哈飛)改建為航空修理廠。為了加快修理廠的建設進度,適應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參照蘇聯的有關資料,陳平組織中蘇設計人員簡化設計程序,在現場完成初步規劃和施工圖設計,及時交付使用。由於六大修理廠的原有廠房幾乎沒有現成的圖樣資料,需要設計人員自己進行調查測繪。陳平帶著設計人員一起測量房間大小,鑿洞了解牆體結構;腳踩臨時鋪的木板,爬上屋頂測量鋼屋架各個杆件的尺寸;鑽進地溝窖井了解管道情況,一進去就是兩三個小時。由於設計周期很緊,大家加班非常疲勞,陳平找到每個同誌,耐心地做設計人員的思想工作,使這些年輕同誌始終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自覺地克服困難,確保設計圖樣及時發送施工現場。經過中蘇雙方人員的共同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完成了六大修理廠改建的設計施工任務,迅速形成了修理能力。1952年修理了284架飛機和2027台航空發動機,為壯大人民空軍力量、支援抗美援朝鬥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Tip:收藏+分享中國航空工業人物傳·領導篇2,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