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鼇(1921.11—2007.2),山東壽光人,國營上海華林電器廠(現上海航空電器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上電)第一任廠長。1938年1月投身革命,在八路軍魯東遊擊隊任排長。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後任莒中縣公安局長、濱北軍分區海防大隊政委、高密縣獨立團副政委、濱北獨立三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務。1948年後曆任濟南警備二區政治部主任,濟南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97師黨委委員、科長等職務。1953 年轉業後任上海市宗教委員會、市府普選委員會黨支部副書記、工作組組長。1954年任上海公私合營華林電器廠公方代表,1956年3月任國營上海華林電器廠廠長、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中共上海市盧灣區委委員。1964年8月調上海自動電訊器材廠任廠長、黨委委員。1965年11月調上海無線電二廠任第一副廠長兼總工程師、革委會主任,徐彙區科協副主席。1977年11月調任第三機械工業部第615研究所(現中航工業上電所)所長兼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先後4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2007年2月去世。

新中國航空工業建立初期,為適應航空工業主機生產的需要,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利用上海華昌等4家私營廠的現有力量,籌建一家航空電器廠,得到了上海市委工業部、統戰部支持,並立刻抽調李輝鼇等幾名幹部組成公私合營工作組,李輝鼇任組長,開始了把4家資本家經營的手工作坊似的生產攤子,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航空工業企業的工作。

工作組成立後,李輝鼇帶領工作組人員,多次查看廠房,研究問題,同時積極爭取閘北、江寧區委對公私合營工作的支持。又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開展了總路線教育,使工人們看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轉變了資本家的思想。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新中國第一家專門試製生產航空電器產品的工廠,航空工業係統獨一無二的公私合營企業終於誕生了。1954年5月10日,在當時上海的紅星劇場召開了成立大會。李輝鼇宣布市委和二機部航空工業局的決定:華昌等4廠合並成立公私合營上海華林電器廠,隸屬二機部航空工業局,由上海市重工業局代管,李輝鼇任公方代表。

由於公私合營以前,華昌等4 廠基本上沒有組織機構,生產秩序混亂,不利於向國營工廠過渡。李輝鼇開始建立一些組織機構和管理製度,到1955年具備了開展管理工作的基本條件,還特別注意抓了製度、計劃的製定工作,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生產、工作秩序有所改善。在合營之初,就對全廠職工進行了“航空產品、質量第一”的教育,使產品合格率從1954年的77.84%提高到1955年的85.4%,產值和產量也分別完成原計劃指標的105.95%、126.91%。

為了增強工人主人翁地位和責任感,1954 年7 月,中共上海市盧灣區區委決定,由李輝鼇等5人組成公私合營上海華林電器廠臨時黨支部委員會,李輝鼇任書記。到1956年初,一個組織機構、管理係統初步形成的企業骨架已經搭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