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民(1924.10—2005.9),雲南路南人,航空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現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簡稱中航工業發展中心)創建人。1947年3月參加革命,1948年7月清華大學畢業後由地下黨組織介紹經天津越過國民黨封鎖線進入華北解放區,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分配到石家莊華北人民政府公營企業部機械工作室任技術員。1949年4月入黨。曆任華北人民政府企業部技術員,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技術員、翻譯,第二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資料編譯室副主任。1956年二機部成立航空工業局航空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同年3月任副主任(副所長,所長空缺),1975 年部院情報業務整合以後任航空情報研究所副所長,1978 年10 月任所長,1983 年任航空情報研究所科技委主任。1985年離休,2005年9月去世。
1956年2月,第二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航空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正式成立,趙哲民為組建副主任(副所長,主持工作)。
航空科學技術情報所是航空工業也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專業情報研究所。趙哲民谘詢了蘇聯專家的意見,擬製了組織編製、任務與發展規劃,調入了一批外語好、懂技術的業務骨幹,並且被任命為主持常務工作的負責人。
研究所組建時,缺乏有關航空科技情報工作的任務和方法的實踐,而由於當時國內還沒有成立其他的科技情報機構,沒有經驗可供借鑒。趙哲民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摸索,確立了航空情報工作的定位,明確了航空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工作目標和方法,指出了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任務;解決了麵對資本主義國家當時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資料來源渠道的問題,以及技術資料從設計到生產的配套問題;解決了當時普遍麵臨的原有的大量翻譯人員如何使用,如何與情報工作結合的問題。
1960年,蘇聯撕毀協定,撤走專家,停止技術援助,給我國航空工業帶來不少困難,急需情報所配合解決。但是,與關鍵技術相關的資料搜集規律和特點尚不清楚,主要航空工業國家發展中碰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還需摸索,情報所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趙哲民組織開展了戰略性綜合情報和技術情報分析研究,組織編寫了一批重大技術關鍵問題的專題情報、主要航空工業國家的航空工業概覽;全麵調查了各種期刊資料的背景、特點、性質,建立了資料檢索卡片,編印了“航空科技情報資料分類法(草案)”;建立了航空專業情報網,使其直接為廠所服務。同時他還派科技人員下廠與技術人員聯合攻關,在解決殲6 尾翼抖動、飛行中飄擺,直5 振動等技術難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