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1913.3—),河北鹽山人,國營萬裏機電廠(現蘭州萬裏航空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萬裏)首任黨委書記。1937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指導員、團政治委員等職務,在這期間,參加的大小戰鬥戰役七八十次。後任軍政大隊、總隊政治委員,軍事學院裝甲兵係副政治委員。先後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枚、二級解放勳章一枚、抗日戰爭勝利 60 周年紀念章一枚。1958年8月調蘭州國營萬裏機電廠任黨委書記,1975 年12月調景德鎮國營昌河機械廠(現中航工業昌飛)任黨委書記。1983年10月離休。
1958年8月,楊愛華調到蘭州國營萬裏機電廠任黨委書記。楊愛華在萬裏機電廠工作期間是工廠創業的艱難時期,他帶領廣大職工克服種種困難,不僅迅速完成了建廠工作,而且調整和發展生產規模,使工廠進入了全麵發展的時期,為萬裏機電廠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使工廠盡快形成生產能力,楊愛華統一黨委領導的認識,號召全廠幹部職工苦幹、巧幹,在他的帶領和號召下,200名職工大搞義務勞動,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建成了鍛鑄廠房,成為建廠史上的奇跡。工廠從1958 年5 月破土興建,到1959 年10月開工生產,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工廠已初具規模。到1960年2月,工廠建成廠房麵積31769米2,達到初步設計的70%。
在基本建設經過4個月緊張的施工,創造了部分生產條件後,工廠立即著手生產準備工作。從生產準備到開工生產,從新品試製到生產定型,幾乎每前進一步,都要遇到困難。當時開工生產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材料供應不足,由於工廠開工較原計劃大大提前,除部、局撥的少量材料外,其他如有色金屬材料和各種輔助材料均無著落,第一個新品APY-2 A需82項材料,可到了10月份僅8項到廠,還有設備不成套、工具設備生產能力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生活條件困難,交通運輸不便等諸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他號召全廠職工“團結一致,戰勝困難”,提出了“邊基建、邊試驗、邊生產”、“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為輔”的方針。在黨委的號召下,廣大職工發揚敢想、敢說、敢做、苦幹、實幹、巧幹的精神,到1959年9月,在隻有20多台機床的情況下,迅速組織了開工生產。工廠黨委根據當時的情況,提出了“以生產任務帶動基本建設,互相促進”的口號,在設備上提出了“邊安裝、邊驗收、邊動用”的口號,工具車間首先開工生產,大大推動了其他廠房的建設,各車間開展了新品仿製工作,到1959年12月底,仿製和裝配出兩種產品,提前48天完成總產值計劃,實際完成總產值為國家計劃的173%,完成商品產值為國家計劃的138.53%。
工廠初具規模後,楊愛華認真分析了工廠的形勢,認為在生產任務重、條件差、群眾幹勁大的情況下,應當保護群眾積極性,並把這種積極性組織引導到巧幹上來。因此,黨委向全廠職工提出了大搞技術革新的號召。全廠職工聞風而動,工廠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和技術革新委員會,由黨委書記楊愛華和總工程師牽頭,基層相應成立分會;工廠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基層設立“關鍵台”,按月公布關鍵課題,組織職工攻關,給予突破關鍵者表彰獎勵;領導幹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現場,及時協調和解決問題;提倡群策群力,當時的檢驗科電機實驗室創造的11項設備都是靠發揮集體力量完成的;廣泛交流經驗,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評比。1959 年12 月,出台革新項目9653條,實現了3370條,其中重大項目238條,為國家增產節約100萬元,工廠也因此獲得“蘭州市技術革新紅旗單位”稱號。
1960年工廠的黨組織建設也得到發展,黨組織由建廠初期2個支部擴大到2個黨總支(下屬6個分支)、15個支部。
自建廠以來,楊愛華和工廠領導班子認真執行“邊基建、邊試驗、邊生產”的方針,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生活,在確保國家計劃全麵完成的同時,大力做好職工的生活福利工作,本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辦自給性副業生產,為職工開辦集體食堂,合理安排職工住宿、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加強醫療衛生工作,籌建職工醫院,解除職工的後顧之憂。
“文化大革命”中,楊愛華受到不公正對待,受到批鬥。1969年10月他重新擔任了萬裏機電廠黨委副書記。1975年12月,調景德鎮國營昌河機械廠任黨委書記。1983年10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