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箴(1911.2—),河南尉氏人,國營青雲儀器廠(現北京青雲航空儀表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青雲)首任廠長;第三機械工業部陝南地區新廠籌建處(現漢中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漢航)主任、黨委書記。1929年9月參加黨的外圍組織———紅色互濟,1930 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5 月組織暴動被捕入獄,後因父親頂替脫險,到第八方麵軍醒民幹部學校任副官。1931 年任西華縣民團書記,1932年黨中央派往莫斯科國際列寧學校學習並任班長,1933年回國。1934 年在上海被捕入獄,獄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經組織營救出獄,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調中央社會部特訓班學習,同年調西安任吳德峰秘書,1939年回延安任中央社會部二部秘書。1940年“大生產運動”中任機關生產委員會副主任,被評為勞動模範。1941年調八路軍總部任秘書。1942年在太行二分區情報站任主任。1945年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城工部科長、秘書。1948年任江漢區黨委城工委員會書記、城工部副部長。1949年在湖北沙市市委任副書記,代市長。195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工會秘書長、副主席,第二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局黨組成員,全總第七、第八、第九屆執委。1958年10月任國營青雲儀器廠(現中航工業青雲)廠長。1964 年11 月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陝南地區新廠籌建處主任、黨委書記。1978年任航空工業工會主席、部紀委委員。1982年離休。

張箴於1958—1964年任國營青雲儀器廠廠長,在此期間經曆了青雲儀器廠從籌建、動工到全麵生產、發展的整個過程。

1959年12月,青雲儀器廠開始破土動工。基建的上馬帶來了建材短缺的困難,鋼材、木材、水泥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為了解決原材料不足的困難,張箴親自出馬跑材料,在鞍鋼很快解決了一批鋼材,包括十分緊缺的螺紋鋼,青雲《廠史》曾這樣記載道:“要不是當時領導班子這樣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去找,工廠恐怕是難以蓋起來了。”經過1959—1962年這4年多的基本建設,青雲儀器廠終於初具規模,工作重點由基建轉為生產,這是擺在張箴等領導班子麵前的重大議題。

1964年2月,廠裏提出全年工作總目標:“三百三,四個翻,‘六六五’,抓基礎;樹立四個好作風,生產思想雙豐收。”即完成已定基建投資328萬元,產品、產量、產值、五好班組和個人收入翻一番,完成BDP-3地平儀的試製和實現月產模具65套,樹立老老實實、嚴格要求、熱情關懷、大力協作的好作風,最後落實到生產、思想雙豐收。

為實現這個總目標,張箴決定工廠加快BDP-3地平儀的試製工作,帶領幹部職工於1964年11月完成試生產定型,這是青雲廠在流比計式電表取得生產經驗並穩步進入批生產之後,又掌握了航空陀螺儀表的生產技術,從而使青雲廠的生產活動進入了一個新起點。同期,青雲廠兩大新產品BDP-4航空遠讀地平儀和SZ-1“上遊一號”導彈自動駕駛儀已完成資料準備,開始進入試生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