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光(1916—1993),山西代縣人,國營峨嵋機械廠(現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成飛)首任黨委書記。1958 年12 月,任國營峨嵋機械廠黨委書記,1960年11月任廠長,1963年2月改任黨委書記,1964年1月調財政部工作。1993年去世。
1958年10月,國營峨嵋機械廠破土動工,1958年12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正式任命杜向光為黨委書記。在建廠初期,由於基本建設全麵鋪開,職工人數劇增,而生活條件卻十分艱苦,他和黨委一班人圍繞建廠中心任務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鼓勵和保護職工的積極性,保證了基建生產任務的順利進行。
1959年,為適應工廠建設需要,杜向光組織建立黨委辦公機構,充實政工隊伍。相繼建立了黨委辦公室、監委、組織部、宣傳部、團委、工會、武裝部等黨委辦公機構和群眾團體,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政工係統,抽調人員建立了一支政工幹部隊伍。
杜向光領導黨委各部門相互配合,圍繞基本建設,動員和教育廣大幹部和群眾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總路線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開展對“三邊”建廠方針的學習,開展形勢教育、紀律教育和階級教育,使職工認識到建廠的有利條件和暫時的困難。
從1959 年起,黨委在加強黨支部建設的同時,加強基層黨小組建設,在全廠生產班組中建立了91 個黨小組,開展以黨小組為核心的小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於發揮黨、團員的骨幹作用,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效率。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職工學習毛主席著作和黨的指示、決議以及黨報上的社論和重要文章,提高幹部職工的思想和政策水平。通過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對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開展“學習向秀麗的高尚共產主義品質,做共產主義新人”的教育活動。
工廠於1960年8月2日召開了首屆黨員代表大會,杜向光做了題為《乘勝前進,再接再厲,把整風運動進行到底,為確保今年建廠任務和75號產品任務,實現1960年持續躍進而奮鬥》的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工廠首屆黨的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杜向光任黨委書記。黨代會以後,工廠黨委從抓黨員的管理教育入手,加強民主集中製和政治思想工作隊伍的建設。一是建立和健全了黨員管理工作製度;二是注意思想改造,不斷提高黨員的政治思想覺悟;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激勵職工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情。
1964年3月,經第三機械工業部批準,工廠政治部正式成立,下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幹部部、保衛處,並受黨委委托代管武裝部、工會和團委。政治部直接領導基層黨總支、支部的工作。建立了政治部部務會議製度、政工會議製度、政工人員責任製等,從上到下形成了政治思想工作的統一指揮係統。
杜向光結合形勢任務和職工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工廠試生產任務幾上幾下,基本建設質量問題嚴重,需返修加固,加之全國連續幾年自然災害嚴重,國民經濟遭受重大挫折,職工物質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不少職工對工廠前途產生了疑慮。對此,工廠黨委在開展“兩憶三立”(憶階級苦、憶民族苦,立國防觀念、立社會主義勞動態度、立組織紀律觀念)的基礎上,發出了緊急動員令,號召全體職工立即行動起來,一條心、一股勁,以軍事觀點對待建廠任務。並為此做出9 條具體決定,一方麵加強組織管理,在基建部門建立健全政治處,充實政治工作力量;加強思想教育及宣傳鼓動工作;開展流動紅旗競賽,樹旗幟,立標兵。廣大職工積極響應黨委號召,掀起了你追我趕、爭取立功的生產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工廠基建和試製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工廠黨委關心職工的疾苦,抓好職工生活,切實解決職工生活上的困難,使廣大職工進一步體會到黨的關懷和溫暖。特別是麵對自然災害,人民生活供應十分緊張的時候,工廠黨委一方麵在全體職工中進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教育,從思想上教育職工正確對待生活上的暫時困難,指明前景,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一方麵帶領職工生產自救,抽調部分職工利用機場空地開荒種糧種菜,喂豬養禽,並成立副業科,加強對農副業生產的領導和管理。黨員、幹部身先士卒與職工同甘共苦,幹部輪流參加勞動,增強了團結,職工隊伍經受了考驗,得到了鍛煉。
幾年艱苦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提高廣大職工思想覺悟,調動社會主義積極性,培養愛廠如家的主人翁精神,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政治工作幹部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逐步建立了政治工作的正常秩序。
峨嵋機械廠從1958年動工修建到1964年工廠基本建成,生產出第一架飛機,正是黨委書記、廠長杜向光在工廠的一段時間,可以說他是工廠基建及生產取得雙豐收的見證人,他為工廠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因工作需要杜向光於1964年1月調財政部工作。1993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