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章(1930.10—),吉林蛟河人,第三機械工業部第605研究所(現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特飛所)第一任所長。1945年參軍,1950年在空軍第二航校學習,後在空軍和海軍擔任團、師機務主任。1960年任水上飛機設計室副主任(主持工作),1961—1967年任第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1968年1月受命組建第605 研究所,1969 年7 月任所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任所行政、科研、基建主要負責人,1979年4月任第605研究所首任所長,1984年4月任605所科技委主任、高級顧問。1956 年獲得解放獎章一枚;1987年因水轟5 研製中做出的重大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68年獲得航空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獲得國防科工委優秀研究報告和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航空工業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術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項和榮譽稱號。王洪章是湖北省第六屆政協委員,1994年10月離休。
1960年9月—1962年7月,王洪章參與了水上飛機設計室的工作,擔任設計室副主任,負責“海鷗”601 水上轟炸機方案設計工作,為籌建海軍特種飛機研究所創造了條件。1962年7月23 日,國防部任命王洪章為該所副總工程師。1962 年11 月13日,海軍特種飛機研究所正式組建。由於該所長時間進入不了正式科研領導體製,在長時間沒有安家、沒有科研經費、沒有科研體製的直接領導和三年自然災害極為困難時期,王洪章依靠黨委的集體領導,遵循從仿製過渡到自行研製的方針,親自製訂計劃,並領導了以培養訓練技術隊伍為目的創造科研實踐條件,在科研實踐中練技術,練思想,練作風,練協同,將海軍航空兵分來的各類技術人員組織起來,從複查“海鷗”601設計方案入手,進行輕型水上轟炸機方案設計,對從蘇聯進口的別-6水上轟炸機進行試飛、測繪和設計分析研究入手,以達到學習水上飛機設計知識、摸透飛機性能的目的,為我國飛機研製打下了基礎。
1964年1月—1967年12月,王洪章擔任航空研究院第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期間,參與組織領導了轟5改61 F發動機的改型研製、轟6 改空中試車台吊艙設計、安-24飛機測繪研製和運7方案設計、轟6 飛機空投核武器飛機安全性論證和飛機核效應試驗等工作。
1968年1月—1984年4月,王洪章在擔任605所負責人、所長兼任總工程師和水轟5飛機總設計師工作期間,確定了“抓住機遇,艱苦創業,邊打邊建,邊幹邊學,為海軍研製特種飛機而奮鬥”的建所方針。領導了別-6改型研製、水轟5飛機設計、試製、試驗、試飛和生產4架水轟5飛機工作,從而加強了海軍水上飛機部隊戰鬥力,實現了海軍發展水上轟炸機和其他特種飛機的規劃要求。王洪章還參加領導了605 所三線選址和總建設工程,為605所安家和水轟5飛機研製生產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