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勁夫在航空科技情報工作的基礎建設中,注重航空科技名詞的統一和詞彙規範化,他主持編寫了俄漢《航空名詞》《航空工業科技詞典》。他對引進的一批世界航空科技發展中的先進概念予以科學定名,如電傳操縱、翼身融合體等都得到了航空界的認可。
楊勁夫重視開展情報動態研究,創立了《國外航空簡報》等動態刊物,及時向上級領導提供有關國外航空發展和管理的情報;他重視專題情報工作,積極配合研究院的中心工作提供情報資料和翻譯服務;他更重視開展綜合性的戰略情報研究,努力提高為高層次決策服務的情報研究水平。他帶領航空科技情報人員,創造性地開展情報研究,他提倡大量占有資料,全麵、綜合地研究分析問題,尊重客觀,堅持真理,不要人雲亦雲隨大流。他要求情報人員這樣做,自己也是這樣做的。通過言傳身教,嚴把質量關,在很短時間內為國家製訂航空發展規劃、自行研製設計飛機提供了大量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情報資料。
1963年10月,楊勁夫首先倡導並主持了我國第一部漢語主題詞表———《航空科技資料分類主題表》的編輯工作。親自主持製定編寫大綱,提出“要反對洋奴思想,我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編寫一部適合我國國情的《航空科技資料分類主題表》。楊勁夫提出按漢語拚音字母順序排列主題詞,在國內也是首創。
《航空科技資料分類主題表》是一部具有7000個主題詞、7萬個組配式標題、共8個分冊的巨作。盡管存在一些缺點,但它是我國第一部自編主題表,為我國的檢索方法研究闖出了一條新途徑。該主題表以漢語拚音字母注音,解決漢語主題詞排檢問題的做法開辟了中國化檢索工具的方向,它還為我國采用主題法起到了宣傳和推動作用,培養了人才。楊勁夫同誌為我國的檢索語言建設做出了創造性的重大貢獻。1976 年,《航空科技資料分類主題表》榮獲全國科學大會榮譽獎。
“文化大革命”後,楊勁夫恢複工作。他不顧身染疾病,仍然堅持抓科研生產工作,狠抓了戰略情報研究和情報業務培訓,為“文化大革命”後航空情報工作的複蘇打下了基礎。
1978年11月,楊勁夫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退居二線擔任顧問。他承擔了主編《航空工業科技詞典》的繁重任務,參加編寫《航空史》及航空知識普及方麵的工作。198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