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從一個角落裏撿到一張揉搓得皺巴巴的《參考消息》,看到上麵有台灣的消息,甚至還報導國民黨罵我們的文章。我嚇得不行,以為是反動標語了。(笑聲)20世紀60年代初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全世界都欣喜若狂,我們數億中國人在當時幾乎就不知遭這件事。但在《參考消息》上能含糊地看到,盡管是角落裏一則豆腐塊消息,卻讓你知道世界上原來發生了這樣重大的事件。政治的狹隘使一個國家變得小氣,實在是一種悲哀。有時發生了全世界都為之注目的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報刊竟然沒有半個字的報導,大家隻能活得像個聾子一樣。但你如果認真注意《參考消息》上的消息,就會從一些字裏行間看到世界上的一些真實。
20世紀80年代後我們的新聞報刊有了極大的改觀,世界大事的報道增加了很多。《參考消息》過去隻能在黨員和幹部中發行,現在全民都可以閱讀了。不過,總體地比較起來,還是《參考消息》的新聞早一些多一些和客觀一些。
問:你對未來的創作有何計劃?
答:最近我準備寫一部長篇小說,暫定的名字叫《叛逃》。這是根據一個中國青年在“文革”中逃到原蘇聯的曲折經曆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為此,我做了很長時間和很認真的準備,並到俄羅斯體驗了近三年的生活。能否寫好這部長篇,故事的素材和藝術的把握都不是什麼問題,惟一的障礙是我有沒有膽量麵對真實。
問:你喜歡港台和新加坡的影視片嗎?
答:我認定全世界最臭的影視片就是港台和新加坡的。如果說這裏還要分一二三等的話,那麼新加坡最臭,香港第二,台灣有些片子還可以。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些臭片子卻能橫掃千軍如卷席,把大陸的影視片打得人仰馬翻,並讓絕大多數的觀眾如癡如醉。所以,我們不得不這麼說,大陸的影視片比最臭的影視片還臭。(掌聲)問:在你的文學生涯中,有哪些作品銷路最好,也就是說銷量最大的是哪一部作品?
答:說起來慚愧,我是寫小說的,但我寫的小說卻沒有財運。歪打正著的是我的幽默散文《鄧剮海味館》卻銷量最大,而且這部書的讀者來信也多得讓我目瞪口呆,搬家時裝了足足兩大塑料編織袋,寫字台上還剩下一大堆。所以,我準備大量地寫一些這樣的幽默小文章,掙些錢存起來,以備寫小說時好用。讀者來信我是一個三十有餘的“老姑娘”。我感到這樣活一輩子也挺好。可我的家人和同事們卻為此驚慌萬分,您也認為我不正常嗎?你說你感到孤獨是一種人生的樂趣,我卻覺得你還不知道什麼叫孤獨。我隻是預感到在不遠的將來,在你走向40歲、50歲乃至60歲時,住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間的一個小房子裏,你是否會感到人生的孤獨。……我和我丈夫都是科級幹部,日子過得挺和諧。但自從我破格升為處長之後,我的丈夫脾氣變得古怪起來……這樣過日子真是很累……坦率地說,我認為你的丈夫是個窩囊廢,是個沒有任何愛的價值的軟蛋,我不知你和這樣的男人生活在一起,還會有什麼意思!請原諒我的直率……第九章讀者來信
生活的困惑
問:……我是一個12歲的女孩,爸爸在一次工傷事故中去世了,媽媽的工廠不景氣,工資都不能按時發。這種狀況下,媽媽要養活我和年邁的外祖母,常常經濟拮據,所以,我不想上學了,要到飯店洗碗或是打點零工。但媽媽卻堅決地要我好好讀書,為此她辭職去南方城市創業。看起來她創業非常成功,每個月都會給我和外祖母寄來很多錢。這樣,我就繼續快快樂樂地上學,還當上了少先隊的幹部。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媽媽在南方城市不是什麼真正的創業,而是幹著下流的勾當——賣淫。我的頭腦一下子被這可怕的消息打蒙,第一個念頭就是想立即從我住的城市逃走,寧肯到外地流浪和討飯吃也永遠不再回家;後來我還想直奔南方城市找到媽媽,和她暴吵一頓,把她從肮髒的地方拉回來;再後來,我都不能用手去動媽媽郵來的錢,我覺得那上麵有細菌。
坦率地說,我想到自殺……鄧老師,你是個套寫幽默文章的作家,對人生一定有著相當深邃的經驗,你能告訴我該怎麼辦嗎?……答:你這封信使我想了很久,並且想了許許多多的解決辦法,最後還是感到,任何橫向的幹預,都會給你帶來長遠的不幸。最後,我隻好寫下這封無用的信。
……你不能自暴自棄地出去流浪,也不能去南方城市找你的媽媽,更不能愚蠢地想到自殺。你隻有一條路,就是繼續在學校裏好好讀書,而且要更發奮的讀書。因為你讀書的每一分錢,都是你母親用生命換來的。也許你會說這是用肮髒換來的,但我還是希望你不要批判你母親,因為你還沒有能力批判她,你實在是弄不懂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世界,你甚至都沒有能力弄懂你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