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無上清涼(3 / 3)

九月初一上午,黃福海前來探視,弘一法師強支病體,為黃福海題寫蕅益大師警訓:

吾人日夜行往坐臥皆須至誠恭敬中華民國三十一年雙十節大病中書勉福海賢首

黃福海不忍多擾弘一法師,依依別去。弘一法師臥於榻上,不停地默念佛號,漸漸入定,直至下午6時方才醒來,似有所悟,在為黃福海題詞留下的草稿紙的背麵,寫下“悲欣交集”四個核桃大的字,又在左側寫下“見觀經”三字,且在下方畫了一個墨色濃鬱的圓圈,並在字幅的右上角題寫“九月一日下午六時寫”一行小字,右下角題寫“初一日下午九時”一行小字。

弘一法師一生以字結緣,寫下的字幅豈止萬數?但“悲欣交集”四個字,卻是弘一法師留在世上的最後墨跡。

九月初二日,弘一法師命妙蓮法師書寫回向偈。

九月初三日,望著弘一法師那一盞充滿智慧的生命之燈,一點一點地微弱下去,妙蓮法師任是定力再強,也不免心生悲戚,懇請弘一法師進藥,弘一法師說:“吃藥不如念佛,也不如乘願再來度生利益。”

弘一法師再請妙蓮法師錄寫致養老院董事會的遺囑,然後取出早就寫好的幾封給夏丏尊、豐子愷等友人的信,叮囑妙蓮在自己命終後填上日期寄出。

弘一法師見妙蓮法師悲戚,竟然像第三者似的,平靜地開導示化妙蓮法師:“我生西方以後,乘願再來。一切度生之事業,都可以圓滿成就。”

九月初四日,弘一法師為前來探視的王拯邦居士說十頌戒文。是晚7時45分呼吸稍促,8時整吉祥而臥,安詳而逝。

九月十一日晚8時,弘一法師遺骸焚化,據葉青眼居士在《千江映月集》所載:

舉火才逾時許,眾方恭敬圍繞,忽爾異彩一道從窯門燎出,熾然照耀,辟易一切,眾為之震動,厲聲念佛,異彩須臾散去,未幾已告化盡,猛捷無與倫比。

弘一法師往生之後,一時牽動了中國文化界和佛教界。哲人其萎,佛陀圓寂,弘一法師用自己63年的生命,完成了一部氣勢恢弘的人生長卷,永遠懸掛在曆史的長空,啟迪著在佛在俗的人們。人們共撰寫七十九副挽聯、百餘首挽詩、幾十篇紀念文章,以緬懷這位一生做事極其認真的普通而偉大的實踐者。

1943年,《弘一大師永懷錄》問世,同年上海玉佛寺成立弘一大師圖書館。

1953年,馬一浮、豐子愷、葉聖陶、錢君匋等捐資,杭州虎跑寺建成弘一法師靈骨塔。馬一浮、錢君匋等人吟有禮塔詩。

1958年,泉州開元寺設弘一大師紀念館。1980年,弘一大師百年誕辰,北京法源寺舉辦“弘一法師書畫金石音樂展”。1987年,《弘一大師遺墨》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1989年,《弘一大師書法選集》、《華嚴集聯三百》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1992年,《弘一大師全集》共十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杭州師範學院成立“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2000年,浙江省平湖市在東湖公園建立弘一大師紀念館,公園同時易名叔同公園。

弘一法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而他留給我們最大的藝術品則是他那充滿真善美的人生。今天,當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麵臨著諸多困境和困惑,當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並且時而激烈爆發,當道德滑坡不斷衝擊底線,也許讀點弘一法師,會起到一點清涼的作用,會讓我們從熱惱裏冷靜下來,找準前行的方向並找到突圍的出口。

弘一法師最終達到的是無上清涼的境界,因為在那個境界裏,他看見了過去、現在、未來的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實相,看見了光明的彼岸,看見了此岸眾生的艱難掙紮,所以最後流下了一滴悲欣交集的眼淚。

其實,我們不必拘泥於弄清悲欣交集的全部內涵。因為,那是一個無解的命題。悲欣交集是生命體驗的證悟狀態,那個狀態首先是非語言而在的;如果力圖用語言去解它,說它,語言不但顯得力不從心,而且往往完全曲解和肢解了它。

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聽從弘一法師的勸告,認認真真地做事,一件一件地去做,日積月累,當真善美足夠了,心底裏便會一片清涼。那時候,不必說,心靈的那個狀態便是悲欣交集了。

所以,弘一法師並沒有離我們遠去,而是離我們越來越近。他的光正在照亮著我們,他的熱正在暖和著我們,他的清涼正在潔淨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