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篇:湘西德夯三章(1 / 2)

德夯聽鼓

紅紅的篝火燃起來,歡樂的鼓兒敲起來,動聽的歌聲唱起來,濃濃的米酒喝起來。那年,我來到湘西山區的德夯村,置身其中,那火熱的場麵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火光映射著這峽穀中的苗家山寨,曬穀坪上,八架大鼓呈一字形擺開,一那群身著節日盛裝的苗家姑娘,興高采烈來到人們當中,表演起那激動人心的擊鼓舞。“咚!咚!咚!”那鼓聲的節奏時而激越,如奔騰的駿馬;“噠!噠!噠!”那鼓聲的節奏時而輕緩,如叮當的山泉。四周的土鐵炮不時發出“怦!”地一聲巨響,劃破夜的長空,震天動地,響徹天外。在這群姑娘中,苗家的第三代“鼓王”——龍姑娘,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正揮舞著鼓錘,領頭擊打大鼓。她婀娜的身姿隨著鼓聲旋轉著,有時像一隻開屏的孔雀,有時像一隻高飛的大雁,有時像一隻展翅的雄鷹,她造型優美,令人目不暇接。她從湘西的德夯山寨走出,走到了深圳民族園,再到新加坡,在國內外眾多的大賽中均獲大獎。今晚,我站在她麵前,盡情地觀賞著,無凝是一種享受。在火光中閃爍中,她皎好的臉龐上露出了歡笑,這不僅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而且給自已帶來了歡樂。

火光漸漸熄滅,人們四散離去,剛表演完節目的姑娘們,還顧不上梳洗,紛紛在忙碌著打掃場地。山寨又恢複了原始般的寂靜,隻有山邊的小溪在唱著歡歌,在“叮叮當當”地歡笑著,偶爾從黑黝黝的竹林裏傳來一、兩聲夜鶯的鳴叫聲。我獨自一人徘徊在下塌處的走廊上,陷入了沉思之中,我在思索這樣一個道理:德夯的鼓聲是土的,而越是土的東西,越具有民族性,具有民族性的東西,也就更具有世界性。

德夯的鼓聲不正印證了這一切麼?

九龍潭的傳說

這就是九龍潭麼?

我的眼前是陡峭的山崖,懸崖下是一個般大小的深水潭,碧沉沉的潭水深不可測。一條銀色的水簾掛在百米高的山崖上,卷起的水霧,吐出團團霧花,整個九龍潭籠罩在白色的水霧之中,若隱若現。

向導小於姑娘告訴我們,這裏就是九龍潭。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苗家少女,每天都在此浣洗衣裳。這水潭直通東海龍宮,一天,東海龍王的九太子外出巡視,途徑此處。水潭中,那位苗家姑娘俊美的身影倒映水中,龍太子被姑娘的美貌所吸引,但又不敢昧造訪,於是,每天呆在水中,看著姑娘在水邊浣洗衣服,直到天黑才回家。一天,一位土司老爺打此經過,對姑娘的美貌誕三尺,便欲強搶為妾。隨著土司老爺的一聲令下,幾名打手一擁而上,步步緊逼,眼看那位姑娘就要落入水中,龍太子在水中看的真切,不禁怒火中燒,這時什麼都顧不上了,從潭中躍出,水潭上頓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白浪滔滔,刹那間,整個峽穀白霧茫茫,龍太子一口氣土司老爺和幾名打手吞入腹中,苗家姑娘得救了。為報答龍太子的救命之恩,苗家姑娘以身相許,與龍太子結為夫妻,雙雙回到東海龍宮。於是,就有了“九龍潭”的美麗傳說。有人說,如今在大霧彌漫峽穀的時候,九龍潭上可瞧見龍太子與土司老爺相鬥的情景;也有人說,如今在大霧彌漫峽穀的時候,九龍潭上可瞧見苗家姑娘騎在九龍太子身上,雙雙回龍宮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