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見桑婦

“道見桑婦”說明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將怎樣對待自己。俗話說得好,“欺人者必受人欺”,就是這個道理。

此典出自《列子·說符》:晉文公出會,欲伐衛。公子鋤仰天而笑。

公問何笑。

曰:“臣笑鄰之人有送其妻回娘家,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竊笑此也。”

公寤其言,乃止,引師而還。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晉文公出會諸侯,想順路攻打衛國。公子鋤仰頭大笑。

晉文公便問他笑什麼。

他說:“有一個鄰居,送他妻子回娘家,在路上遇到一個采桑的婦女,便微笑著前去和她搭話。但回頭一看,卻看見有人也正向他的妻子招手哩。我為此而暗笑嗬!”

晉文公立刻領悟了公子鋤這番話的意思,就停止了進兵,帶領人馬回國。還沒到國內,就發現有敵人正在侵犯他的北部邊疆了。

七、得過且過

“得過且過”意思是過一天算一天,不作長遠打算。

此典出自《輟耕錄》:“五台山有鳥名寒號蟲……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彀,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

傳說從前在五台山有一種奇特的小鳥,名叫寒號鳥。寒號鳥有四隻腳,兩隻肉翅,不會飛行。盛夏季節是寒號鳥最快樂的日子,它全身長著絢麗豐滿的羽毛,鮮豔奪目,百鳥都非常羨慕它。這時,寒號鳥得意洋洋,整天走來走去,到處找別的鳥比美。它一邊走一邊唱道:“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

夏去秋來,有些鳥飛向遙遠的南方,到那裏去過冬;留下的鳥整天辛勤勞碌,積糧造窩,準備過冬。隻有寒號鳥仍然到處炫耀它那身漂亮的羽毛。

秋去冬來,寒風呼嘯,雪花飄舞。其他的鳥在秋季都換上了一身又厚又密的羽毛,迎接寒冬的到來;但寒號鳥卻與眾不同,到了冬天,它那身漂亮的羽毛脫落得光光的,就好像還沒有長毛的鳥崽。夜晚,全身光禿禿的寒號鳥躲藏在石縫裏,凜冽的寒風不斷襲來,凍得它渾身發抖。它不斷地咕嚕道:“好冷啊,好冷啊,明天就做窩,明天就做窩。”但是,當寒夜過去,太陽從東方升起,溫暖的陽光照耀大地,這時,寒號鳥卻忘記了昨夜的寒冷,忘記了要做窩的想法,它又說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寒號鳥最終也沒有做窩,就這樣一天天的混日子,最後凍死在五台山的岩石縫裏。

八、以人為鑒

“以人為鑒”的意思是,以他人的得失成敗,作為自己的行動規誡。

此典出自《新唐書·魏征傳》:“帝後臨朝歎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魏征(公元580~643年),唐代曲城人,字玄成。少年時代曾出家為道士。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跟隨李密投靠了李世民,官至諫議大夫、秘書監,敢於直諫,唐太宗李世民對他非常器重。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得了重病,唐太宗派遣使者慰問並賞賜藥品,往來不絕。又派中郎將李安儼住在魏家,隨時向皇上報告魏征的病況,唐太宗又親自前去探望。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去吊喪,賞給羽蓋鼓吹,恩準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說:“魏征一生節儉樸素,如今用一品官的儀仗為他舉行葬禮,這不是死者的心願。”她婉言謝絕了,而用布篷車載運棺柩去埋葬。唐太宗登上禁苑的西樓,望著靈車痛哭。他親自起草碑文,並親筆寫在石碑上。

唐太宗經常思念魏征。一次,他臨朝時,歎息地說:“人們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從中看到盛衰的道理;用人當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曾經決心保存這三麵鏡子,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出現過失。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一麵鏡子了。聽到魏征去世的消息後,我派人趕到他的家裏,得到魏征寫的一封書信,剛寫了一半草底,能夠辨認出來的話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則國家安定,任用惡人則國家衰落。君主對待公卿大臣,有的喜歡,有的嫌惡。恨誰就隻看到他的過錯,愛誰就隻看到他的長處,這是非常危險的。愛誰、恨誰,愛什麼,恨什麼;怎樣才算愛,怎樣才算恨等問題,君主要慎重地正確處理。如果能在愛的同時知道他的短處,在恨的同時知道他的長處,鏟除邪惡不動搖,任用賢才不猜疑,國家就可以興旺發達了。’我仔細思考、回顧,覺得要做到這一點很難,恐怕會在這個方麵出現失誤。因此,我請眾卿把魏征的臨終囑托寫在自己參加朝會時所執的手板上,以防止遺忘了,看到我有什麼過失,一定要不客氣地進諫。”

九、勸虎行善

比喻對敵人不能講慈悲,勸他們行善是徒勞無益的。

此典出自馮夢龍《古今譚概·微詞》。

從前菩薩變化成雀王,用慈悲的心腸救濟大眾。有隻老虎吃野獸,骨頭掛在它的牙縫裏,困餓得快死了。雀王便飛進虎口中啄那塊骨頭,每天都這樣做,骨頭便被啄出來了,老虎也得救了。雀王便飛到樹上,對老虎說佛經道:“殺死生命是殘暴的行為,罪惡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老虎聽了,勃然大怒,說:“你才離開我的嘴,現在就敢多說話!”雀王馬上飛走了。

一〇、雀兒腸肚

“雀兒肚腸”比喻人的肚量太小,不能寬宏大量。

此典出自宋代陳思道《後山談叢》四:“曹武肅王密奏曰:‘孟昶王蜀三十年,而蜀道千餘裏,請擒孟氏而赦其臣以防變。’太祖批其後曰:‘你好雀兒腸肚。’”

宋朝初年,宋太祖滅了後蜀,詔令把後蜀國王孟昶以及後蜀的大臣們都送到京城開封來,一一封了官職。這時,大臣曹彬密奏道:“蜀國建立已三十多年了,根基非常深厚。蜀地離開封遠達千裏,一旦孟昶逃了回去,後患無窮。而且蜀國的人聽說孟昶還活著,就可能借用他的名義叛亂。所以,蜀國的大臣們可以赦免,孟昶不能讓他活著,應該馬上殺掉。”宋太祖看了他的奏文後,哈哈大笑,在奏文後麵批了幾個字:“你好雀兒腸肚。”仍然封孟昶為秦國公,他的兩個兒子也封為節度使。因此,曆史上都稱讚宋太祖寬厚。

一一、鬥雞走狗

這個典故說明一些遊手好閑的人的無聊嬉戲。

此典出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裏浮沈,相隨行,鬥雞走狗。”

西漢時,有一個大臣叫袁盎(《漢書》作爰盎,此從《史記》),字絲。呂後專權時,他曾當過呂後的侄子呂祿的舍人。漢文帝是被其兄袁噲保任,得為中郎。後曆任齊相、吳相。袁盎與禦史大夫晁錯一直都有矛盾。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告發袁盎“多受吳王(劉濞)金錢,”袁盎被降為庶人。

漢高祖劉邦在世時,為了鞏固劉氏政權,曾封了許多同姓王。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趙、王、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六國,發動了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袁盎朝見景帝,挑撥景帝與晁錯的關係,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向景帝建議誅殺晁錯。在袁盎的誘導下,景帝錯殺了晁錯。但是,殺了晁錯,並沒有製止劉濞等人的叛亂,七國叛軍反而更加猖狂地向朝廷進攻。在事實麵前,景帝才醒悟過來,重新下了平叛的決心,派周亞夫為太尉率軍迎擊,最後平息了這次叛亂。

叛亂平息以後,袁盎在楚王劉禮手下為相,但所獻計策不被楚王采納,袁盎遂病免居家。病歸以後,袁盎以前的威風和鬥誌逐漸消失,竟在鄉間隨波逐流,鬥雞走狗,以度餘生。後來,因事被梁孝王所怨恨,遭到刺殺。

一二、鬥粟尺布

“鬥粟尺布”比喻兄弟不和。

此典出自《史記·淮南王衡山列傳》:“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曆望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西漢文帝時,淮南王由於犯法受到囚禁。淮南王是文帝的親弟弟,文帝為了不徇私情,就命令用囚車把他關起來,派人押送回封地。大臣袁盎勸諫說:“淮南王從小嬌生慣養,缺乏嚴師教育,以致犯法。他性格剛強,如今陛下用這種嚴厲的方法對他,他可能會死在半路上。陛下剛即位,就落下殺害親弟弟的名聲,天下人又會怎麼認為呢?”文帝說:“因為這件事,我也很煩悶,那麼就赦免了他吧。”文帝的赦免令下達之後,囚車已經離京城很遠了。

淮南王的囚車經過各縣,縣令遵照命令,不放他出來吃飯睡覺。淮南王在囚車中實在忍不下去了,就對押車人說:“人們都說我勇敢,其實,我哪裏勇敢呢?我從小驕橫,沒有人敢批評我的過失。唉,一個人怎麼能忍受這樣的痛苦!”於是,他絕食而死。

文帝知道後,傷心不已,哭著對袁盎說:“我沒有早聽你的建議,才導致淮南王的死去。”

袁盎寬慰文帝說:“人已經死了,也無計可施了,望陛下節哀。如今的辦法是:嚴懲對此事負有責任的人以謝天下。”

一三、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指使人驚奇並難於理解的怪事。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楊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晉朝有一個人姓殷,名浩,字深源。他不但有學問,而且很有口才。朝廷看見他有才能,便封他做建武將軍,統率揚、豫、徐、兗、清等五個州的軍隊。

後來朝廷派他領兵跟敵人作戰,殷浩慘遭失敗,於是朝廷不僅免了他的官職,還把他流放到信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