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免疫性HIV感染機體後,作為異物抗原,可以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在病程不同階段通過不同的免疫機製(如中和抗體、CTL、NK等)發揮抗病毒作用。但由於HIV致病的特殊性就在於進行性破壞機體的免疫係統,尤其是CD4+T細胞,而CD4+T細胞在細胞免疫應答和體液免疫應答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HIV感染最終導致的是機體免疫係統的全麵破壞,再加上HIV的免疫逃逸機製,使得機體免疫應答最終不能阻止疾病的進展。
(四) 微生物學檢查法檢測HIV主要用於篩查HIV感染者、AIDS的診斷及指導抗病毒的藥物治療。ELISA檢測抗體主要用於初篩HIV感染者,蛋白印跡法則用於確診HIV感染;常用ELISA檢測p24衣殼蛋白抗原,p24抗原在HIV感染後很快就能在血清檢測到。隨著抗體的產生,p24與抗p24抗體形成了免疫複合物,p24通常就不能檢出;但到感染後期p24又可再度被檢出,此時抗p24抗體轉陰,提示疾病開始惡化,抗體產生與病毒複製相比,後者占優。
HIV感染後由於病毒大量複製,血清中可檢出病毒抗原,一旦抗體產生,抗原在很長時期檢測不到,這個轉換稱為血清轉換(seroconversion),從HIV感染到血清轉換的平均時間為3~4周,多數感染者在6~12周內可檢出抗體,6個月後幾乎所有感染者均抗體陽性。
檢測病毒核酸可用RTPCR測血液中HIV的RNA水平。
分離培養HIV常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細胞,感染後細胞有不同程度病毒增殖,培養液中可測得反轉錄酶活性,特征性細胞病變為融合細胞。
(五) 防治原則特異性預防用疫苗研究麵臨的困難很大,主要是由於HIV的高度變異以及存在多種免疫逃逸機製。正因為如此,AIDS的非特異性預防更顯重要,主要包括:政策引導、宣傳教育、潔身自好、加強監測、實施檢疫、抵製毒品、血源篩查。
由於HIV基因突變頻繁,其反轉錄酶、蛋白酶等藥物靶點也極易變異,臨床單獨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很快就出現耐藥毒株。聯合應用多種藥物的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自1996年開始用於臨床,取得較好的效果。血漿病毒載量可降到低於檢測水平,延長了患者的存活時間。但仍存在毒性及不良反應、藥物互相拮抗、耐藥毒株、價格昂貴及停藥後病毒載量立即反彈等缺點。因此,發展新型藥物乃是當務之急。
理論與實踐
AIDS與機會性感染及其他
AIDS患者機會性感染的出現與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當患者體內CD4+T細胞數低於200/μl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嚴重機會性感染,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原蟲等引起。其中呼吸係統以結核病和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最為常見;消化係統以口腔真菌感染和原蟲、真菌感染的無痛性水樣腹瀉為主;皰疹病毒感染症狀嚴重、反複發作,以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最常見;神經係統則以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和弓形體腦病多見,致死率極高。AIDS合並惡性腫瘤以淋巴瘤和卡波基肉瘤為多見,女性以宮頸癌多見。AIDS合並神經係統疾患有外周神經炎、無菌性腦膜炎、亞急性腦炎、空泡性脊髓病和AIDS癡呆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