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阿裏斯蒂德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為海地實現民主自由而進行的鬥爭中去。1985年,他開始從政。在反對當時的獨裁統治過程中,他打出了民主和同情貧苦大眾這兩麵大旗。由於阿裏斯蒂德口才出眾,演講往往具有很強的鼓動性,他在海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樣一來他也很容易成為執政階層的眼中釘、肉中刺,還多次險遭殺害。即使這樣,阿裏斯蒂德仍舊活躍在反獨裁鬥爭的最前線,逐漸成為反對派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拉美反獨裁浪潮的衝擊下,海地人渴望自由民主的呼聲越發高漲,迫於壓力,南菲政權被迫同意在1987年11月29日舉行大選。不料在大選之日,數百名前杜瓦利埃私人衛隊的恐怖分子在南菲的授意下,對太子港選民進行了武裝襲擊,造成34人當場死亡、數百人受傷的慘劇。
第一次大選就這樣被這群暴徒蓄意破壞了。
流血此時已阻擋不住海地人對自由民主的渴望。在人民的高呼聲中,南菲不得不宣布在1988年1月再次舉行選舉。不過,這次選舉沒有一個反對派,南菲把一個無黨派人士馬尼加推到了前台,自己則在幕後操縱。馬尼加也非等閑之輩,自然不願意做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總統,於是幾個月之後,他突然解除了南菲將軍武裝部隊總司令的職務,並將其軟禁了起來。南菲當然不會將權力拱手讓人,在忍受了兩天的軟禁生活後就發動政變,推翻了自己一手扶植的馬尼加政府。假選舉的鬧劇終於落下了帷幕。
幹掉了一個不安定分子之後,南菲也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因為總統衛隊司令阿弗裏爾上校隨後發動政變,將南菲趕下了台並將其驅逐出境,自己坐上了總統寶座。
阿弗裏爾上任之後,繼續實行獨裁統治,鎮壓反對黨。但此時的海地人已經不是杜瓦利埃家族執政時期隻知道忍氣吞聲的愚民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力量的強大。海地人要求民主,要求自己選出國家的領導者。
迫於壓力,阿弗裏爾宣布在1990年4月舉行地方選舉,10月進行大選。
嚐到權力滋味的人怎麼願意將權力拱手相讓?阿弗裏爾也是如此。
他出爾反爾,在大選前夕借口條件不成熟宣布推遲地方選舉。這種倒行逆施、言而無信的做法激起了反對黨的抗議,聲稱要發動全國大罷工。3月9日,阿弗裏爾被迫將政權交給了他的好友、武裝部隊司令亞伯拉罕將軍,之後離開了海地。
此時的海地已是一個標準的爛攤子,亞伯拉罕此時接管政權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且很難維持政權,於是,他明智地將政權交給了最高法院院長奧古斯汀。奧古斯汀絕對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在當日就將這個燙手山芋拋給了最高法院的女法官——埃爾塔·帕斯卡爾·特魯洛。與前幾人相比,特魯洛顯然具有充分的膽識和勇氣,她很快接受了臨時總統的任命並宣誓就職。這位女中豪傑在就職後不久便宣布在年底舉行大選,保證一改以往的虛假民主,完全順應民意。她還要求聯合國派觀察員監督大選以防止作弊,保證海地民主化進程的正常進行。
此時的阿裏斯蒂德已經成為海地反對派的領袖,在海地國內民眾中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曆史的車輪轉到這裏出現了轉機,海地迎來了真正的民主,盼來了它自獨立以來的第一位民選總統。
三神父總統在硝煙中就職
自從杜瓦利埃家族獨裁統治垮台後,海地政局一直動蕩不安,沒有任何民主自由的曙光。而在爭取民主自由的海地人中,阿裏斯蒂德漸漸脫穎而出,成為全國著名的反對派領袖。在1990年12月的總統大選中,阿裏斯蒂德作為左派政黨組成的“選舉聯盟”以及“全國改革和民主陣線”的候選人參加總統競選。
這次選舉是海地187年來的第一次民主總統競選,阿裏斯蒂德自然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為民造福的機會。在選舉中,他多次表示自己政黨的行動綱領就是遏製任何複活前杜瓦利埃政府的活動,並決心根除腐敗、暴力和犯罪活動,把海地人民引向民主、自由和幸福之路。這番選舉宣言深深打動了飽經憂患的海地人的心,然而,同樣也是這番話引來了極右分子的仇恨,他們對阿裏斯蒂德使盡了襲擊、恐嚇和暗殺等卑劣手段,期望他在海地消失。
然而,阿裏斯蒂德沒有屈服退讓,相反,他以更大的熱情和勇氣投入到了為海地人爭取民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鬥爭中來。
海地的第一次大選進行得還算順利,最終37歲的阿裏斯蒂德以絕對多數的選票當選總統。海地人民將國家的最高權力和民主化的重擔交給了阿裏斯蒂德,並很高興看到這位反獨裁英雄坐上了總統寶座。
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右翼分子、杜瓦利埃餘黨和部分軍人對這一結果甚為不滿,所以,在大選結束後、阿裏斯蒂德正式就職之前,這幫人策劃了一起武裝政變,試圖再次以槍杆子奪取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