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威望不斷下降,而各反對派也頻頻借題發揮,陸續開始了推翻阿裏斯蒂德政府的活動。
從2003年底開始,海地反政府人員的活動越發頻繁,各地暴力衝突不斷。“海地進步與發展陣線”和“阿蒂博尼塔抵抗陣線”是海地反政府力量的兩支主力軍。前者被阿裏斯蒂德視為“宿敵”,其成員大部分是前軍隊的成員,曾於1991年發動政變,暗殺過包括政府要員在內的400多名阿裏斯蒂德的支持者。後者曾經是阿裏斯蒂德的政治盟友,但在該組織主要領導人阿米奧·梅塔耶於2003年9月遇刺身亡後,則倒戈相向站到了總統的對立麵。此外,海地還有一個文人反對派組織——“民主綱領”,這是一個廣泛的反對黨派聯盟,不讚成反政府武裝的暴力活動。
盡管這幾股反對派勢力政見迥異,但都有著共同的目的,就是推翻阿裏斯蒂德政府。為了這一共同的目的,他們聯合起來,組織策劃了各種反政府的示威遊行、暴力活動。
麵對如此強大的反動勢力,阿裏斯蒂德政府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從1995年解散軍隊開始,阿裏斯蒂德有意削減軍隊對政治的影響,組成了警察部隊。這一部隊僅有4000人馬,而且訓練不足、裝備落後,根本無法和前政府軍成員組成的反政府武裝抗衡。
2004年2月5日,海地反政府武裝發動兵變,以武力占領了海地的第四大城市戈納伊夫,此後,武裝暴力活動迅速向海地北部和西部蔓延,全國十幾個城市相繼發生動亂。與此同時,流亡國外的反政府組織領導人相繼回國,反對派的勢力進一步增強。
2001年2月,阿裏斯蒂德再次出任海地總統。圖為他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出席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的情形。
隨著暴力活動不斷升級,全國多個城市出現了嚴重的食品和醫療物資短缺,並已發生多起哄搶物品事件。此外,由於缺乏燃料,控製在阿裏斯蒂德總統支持者手中的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的電力仍未恢複,海地角這座城市處於一片漆黑之中。
也就是說,政府此時不但無法控製反政府武裝暴力活動的蔓延,甚至連人民的生活都無法保證了。因為這個,不少宗教人士、學生和商人發起示威遊行,紛紛要求總統阿裏斯蒂德下台,海地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機。
反政府武裝很快推進到了太子港附近的城市,並在此與政府警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太子港西北70公裏的聖馬克市,反對派武裝焚燒了該市的警察局,並在主要道路上設置路障,附近地區的居民不得不舉家逃離該市。2月16日,反對派武裝“海地進步與發展陣線”奪取了位於首都太子港西北的林奇市,使稍有緩和的海地局勢再度緊張起來。同一天,約50名反對派武裝分子占領了海地中部城市安什,並殺死該市的警察局局長,釋放了被關押的犯人。他們狂妄地宣布下一步進攻的目標將是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和首都太子港。
海地政局動蕩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美國方麵首先表示不會承認一個靠武力奪取政權的海地政府,希望阿裏斯蒂德能和反對派達成共識,盡快解決衝突。同樣關注海地局勢的加勒比共同體成員國的領導人與阿裏斯蒂德舉行會晤,共同商討解決危機的方案。會議商討提出了和平計劃,即由總統重新任命一位新總理,在6個月內舉行大選。
阿裏斯蒂德清楚地知道,在外部勢力沒有介入的情況下,以他目前阿裏斯蒂德的反對者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