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耶夫作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總統,對兩個超級大國在本國部署軍隊的做法聽之任之,但並不代表他會聽美國的指揮。吉爾吉斯斯坦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和“上海合作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它的安全也主要依靠這兩個組織,所以有時候阿卡耶夫在行事上更願聽從這兩個組織的意願。
2005年2月,美國兩次向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提出希望在甘西基地派駐E—3預警指揮控製飛機。這種飛機裝有極為先進的雷達及電子偵察設備,擁有強大的偵察、監視和協調指揮空戰的能力,一架飛機就相當於30部地麵雷達,其勘測半徑可達到數百公裏。一旦這種飛機進駐吉爾吉斯斯坦,無疑是把包括俄羅斯腹地和中國新疆乃至西部在內的整個中亞地區,都置於美國的監控之中。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兩次回絕了美國的要求。美國見這個總統完全不識時務,根本不買賬,便想方設法找機會報複。時隔不久,報複的機會就來了。
三民主革命的幕後黑手
中亞地區各獨聯體國家多次上演反對派“逼宮”的“顏色革命”,其背後黑手就是美國。吉爾吉斯斯坦發生的“鬱金香革命”背後也有美國如影隨形。
美國鍾情於這塊土地的目的已如前述,就是為了控製歐亞大陸,然後當世界的“霸主”。然而,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實現。首先,美國要做的就是要把奧什和費爾幹納地區變成伊斯蘭社會革命的加工廠,及向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輸出革命的基地,這樣做有不少好處,其中之一就是能阻止哈薩克斯坦西部的石油通過該地區輸入中國。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國家推動政治演變、培植親美勢力、實現政權更迭、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一旦中亞和高加索地區一致向美,那麼那裏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也就將全部納入美國囊中了。
從格魯吉亞、烏克蘭到吉爾吉斯斯坦,美國及西方勢力能夠屢屢得手,其原因就在於它抓住了這些國家的弱點,並製定和實施了相應的措施。
美國及西方集團將改造中亞的目標鎖定在軍事上,這也是北約並沒有因為華約的瓦解而解散的原因之一。1993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在德國召開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上倡議,建立北約控製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吸引前蘇聯國家參加,通過防務交流和軍事合作來“稀釋”這一地區的戰爭潛能。1994年,烏克蘭、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先後加入了這個北約的外圍組織。“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在中亞地區尤為活躍。1995年4月,北約幫助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軍隊組成了“中亞維和營”。1996年秋,美國更是不惜工本,將“中亞維和營”空運到美國本土參加軍事演習。此後,“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每年都要在中亞一兩個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從1997年起,美國、德國、荷蘭、丹麥、土耳其、格魯吉亞等10餘國先後在這三國舉行了多次演習。
“9·11”事件發生後,北約直接將軍事力量部署在中亞各國和高加索地區。此後,美國對中亞地區的軍事影響,從原先的軍事合作的間接影響,轉變為直接的軍事存在。在軍事影響確立以後,新的目標自然被納入了視野,美國和西方國家開始在“民主”和經濟上下工夫。
蘇聯解體之後,針對後蘇聯空間在原有經濟結構斷裂後出現的困境,美國立即啟動了“支持新生獨立國家”計劃,向這些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據統計,1992年以來,美國以各種名目向前蘇聯國家提供的財政援助已經超過了210億美元。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些國家要想得到美國的援助,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進行“必要的改革”,二是必須在推動“政治民主”和“市場經濟”方麵與美國合作。在格魯吉亞發生“玫瑰革命”的時候,一位政府官員無奈地表示,對於美國提供的15億美元的援助,格魯吉亞的回報隻能是美國所期待的“革命”了。如此看來,吉爾吉斯斯坦的命運也逃不過此。吉爾吉斯斯坦獨立後外債高達19億美元,相當於中亞小國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3月,巴黎俱樂部宣布免除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所欠的5.5億美元債務中的1.24億美元,其餘債務將進行重組,但前提之一就是要考察吉爾吉斯斯坦社會的“民主”、“人權”的發展狀況。
另外,為了切斷中亞國家和俄羅斯的經濟聯係,尤其在能源發展領域將這些國家帶入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市場,美國在中亞各國的能源開發中下了大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