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5年2月5日,武則天又以中宗與韋氏密謀反叛為由廢中宗,立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實際上,睿宗他不過得了個皇帝名號,毫無實權。李旦被安置於別殿,不許幹預國家大事,大權完全控製在武則天手中。
就這樣,通過對幾個兒子“下狠手”,武則天終於在61歲時掌握了大唐的最高權力。但是,她並沒有停止鞏固地位的腳步。
公元684年,武則天不斷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報祥瑞的奏章,但在這“吉祥”的頌揚聲中,竟有人膽大妄為地反叛她,那就是徐敬業在揚州的叛亂。對於叛亂軍,武則天自然不會輕易饒恕,派大軍進行鎮壓。與此同時,剪除肘腋之患的鬥爭也在進行著。由於徐敬業的叛亂,宰相裴炎受到牽連,被斬於洛陽都亭。
武則天的一係列舉動,使大臣們無不滿頭是汗,不由自主地俯伏在地,深深地認識到這個女強人的威嚴和不可冒犯。他們沒有想到,一個美麗動人的女人,竟會有如此冷酷的一麵!
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改國號周。為了鞏固政權,她另創官製,另製朝服,立武氏宗廟,甚至命廬陵王李顯改姓武,李唐王朝全麵演變為周王朝,並且她還放手任用酷吏,酷吏們在審訊犯人之前,都先把刑具擺在地下。
犯人們等不到酷刑加身,已是魂飛魄散,於是隨口誣供,以逃避重刑之苦。每有赦令,來俊臣等都先派獄卒盡殺重囚,然後才宣示赦令。
這種審案方式,自然樹立起了武則天強硬的形象,很少有人敢對她提出反對。因此,武則天很滿意酷吏們的做法,多次給予賞賜,官吏們爭相效仿,酷吏越來越多。李唐宗室是酷吏們打擊的主要對象,他們不甘心先帝的事業落在異族女性手裏,極端仇視武則天,反抗越烈,打擊越重。
除了打擊李唐宗室,那些元老大臣也不會被武則天放過。這些人每每以唐家老臣自居,以匡救社稷為己任,對武則天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因此,武則天對他們防範甚嚴,隻要稍露形跡,甚至隻憑誣告,就對他們下手。
當時,有一個酷吏名叫周興,他工於心計且非常殘忍,自垂拱以來,被他陷害的多達數千人。但正是因為如此,他得到了武則天的寵信,因此地位也越升越高。
殘害無辜,惡貫滿盈,這種統治方法引得朝野上下一陣不滿,當時甚至有官員說:“我恨不能吃周興的肉,喝他的血!”公元691年,禦史中丞李嗣真向女皇上了一道奏疏,曆數酷吏之罪,請求製止濫刑。
沒過多久,有人告發周興與丘神績通謀,武則天令來俊臣審理此案,來俊臣用“請君入甕”的方式讓周興認罪。按法律,周興當判死罪。武則天寬宥了他,改處流刑。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二月,周興被解送流放地嶺南。剛到半路,就被仇人攔住殺死了。
冷酷對待兒子,殘忍殺害異己,這是武則天不能回避的“凶殘一麵”。也許她這麼做,隻是因為身不由己,因為對於男性占主導的封建社會,自己越是懦弱,下場就會越是悲慘。所以,與其被男人擺弄,倒不如先下手為強,即使是自己的兒子,隻要威脅到自己的權力,那麼也必須痛下狠手!這,就是武則天的悲哀。
評說台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女皇,因此,後世對武則天的評價也非常多。而縱觀這些評價,絕大多數是以讚揚為主。因為,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她的一係列行為,都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武則天非常重視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她推行均田製,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同時,武則天也很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她獨掌政權的21年裏,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