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巾幗不讓須眉,卻被曆史打入另冊——巾幗篇(4)(3 / 3)

孝莊之所以嫁給皇太極,並非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政治原因。清朝時期,任何一個科爾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著沉重的使命出嫁的。

身為科爾沁部落的一份子,孝莊自然難逃這樣的命運。科爾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強鄰又多:東有大金,西有察哈爾,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個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於建州女真。所以,部落中的首領才心甘情願地將部落裏所有美女都嫁給建州女真,讓滿州人的血液裏流淌著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滿蒙聯合收複被漢族人奪去的江山。

所以,嫁給皇太極,反而讓孝莊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愛情。不僅是她,就連其餘的王妃,和皇太極之間都沒有真正的愛情。皇太極愛的隻有一個人——海蘭珠。

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她比孝莊文皇後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海蘭珠天生麗質,文靜端莊,是那種很成熟、很懂得取悅君王的女子。她和皇太極很投緣,似乎一下子就把皇太極的心給抓住了。

雖然皇太極貴為滿族領袖,眾多後妃中天生麗質者不乏其人,然而皇太極唯獨鍾愛宸妃海蘭珠,在她的身上傾注了夫妻間的全部感情,從此再不看其他妃子。甚至,當海蘭珠身亡後,皇太極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號地,淚如雨下,不久之後也因傷心過度而亡。

可想而知,自己的丈夫不愛自己,孝莊的心裏並不好受。但是,皇太極貴為天子,她又有什麼權力來對抗呢?所以,她隻好吞下這份苦果,接受這一現實。也許正是因為愛情婚姻上的不如意,才讓她發憤圖強,決心在政治上一展拳腳。

可是,愛情是每個女人都不能缺少的,孝莊心裏的苦,一定是痛徹心扉。其實不僅是她,在中國曆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例如王昭君,也是為了政治需要,最終成了犧牲品。

評說台

雖然孝莊的婚姻生活不幸福,然而後世說起她,無一例外都豎起了大拇指。孝莊的身上,具有常人身上少見的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她成功地做了皇太後,又成功地做了太皇太後,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兩任皇太後,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管事的太皇太後。但是,她並沒有任何政治企圖,絕非武則天或慈禧那樣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她隻以一位妻子、母親、祖母的自然身份,在幕後默默地奉獻心血、智慧和才能。

不論她作出什麼樣的貢獻,都全部歸功於丈夫、兒子、孫子。後人習稱為孝莊皇後。她是清朝曆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也是我國古代—位賢良卓識、才華出眾、功垂青史的傑出女政治家。

從孝莊一生的行為來看,這樣的評價並不過分。為了創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漢族上層的支持,孝莊皇太後敢於衝破滿漢不得通婚的慣例,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她把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當做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起到拉攏漢軍將領的作用,減少了滿漢之間的敵意,促進了社會的平穩。

而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她又全力支持康熙平亂,撥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體現出了對將士的關愛。並且,孝莊還很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她的節省家風,對康熙、雍正兩朝有著直接的影響。

孝莊的一生,總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多次在關鍵時刻發揮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大清王朝政治上的統一,在大清王朝從開疆拓土到康乾盛世的過渡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這麼說:“孝莊太後不僅是清代後妃中的第一人,更是中國曆代後宮智者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