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以世界第一高峰的雄偉風姿,屹立於中尼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的中段。附近聳峙著洛子峰、南迦帕巴特峰、喬奧尤峰、希夏邦馬峰等6座8000米以上的姐妹峰,成為世界上高峰簇擁、地勢最高的地方。
曆史上最先發現並熟悉珠峰的是中國藏族同胞和尼泊爾人民。中國藏史和傳說中有不少關於珠穆朗瑪女神的故事。西藏佛經裏說這個高峰是一位女神,名叫珠穆朗桑瑪。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桑瑪是女神的名字,珠穆朗瑪是它的簡稱。成書於1346年的藏文名著《紅史》中,曾提到“次仁瑪”,指的就是珠穆朗瑪峰。1717年,中國清政府派出測量人員在珠峰地區測繪地圖,就發現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當時取名“朱母朗穆阿林”。“阿林”在滿語中就是山的意思。同年它被載入銅版印製的清朝《皇輿全覽圖》中。在《乾隆內府輿圖》中又將“朱母朗瑪阿林”從文字上改為“朱穆朗瑪阿林”。從此,“珠穆朗瑪”名稱的寫法便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
珠穆朗瑪峰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它的海拔高度舉世無雙,遠在200千米之外,人們就能看到它形如金字塔的巍峨峰頂,峰坡上懸掛著一條條絢麗多姿的冰川。在這一片無人的世界中,珠峰充滿了神奇莫測的奧秘,多少勇敢的探險家、登山家和科學家希望能登上這世界的屋脊。
從1921年至1939年間,英國人先後8次派出登山隊從北坡攀登珠峰,最後均告失敗。直到1953年5月29日11時30分,尼泊爾人藤辛、諾爾蓋和新西蘭人依·希拉裏才首次從南坡登上了世界頂峰——珠穆朗瑪峰。至此,從北坡攀登尚無人成功。直到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三位英雄以無堅不摧的氣概,戰酷寒、踏冰雪、鬥惡風、爬冰坡,在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從北坡登上了珠峰,在世界登山史上為中國譜寫了新的篇章,為世界登山史創造了奇跡。1975年5月27日,中國6位男登山隊員和一位女登山隊員又先後兩次從北坡越過“北坳”和“第二台階”登上了珠峰頂端,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在世界最高峰上高高飄揚。1990年5月7日至10日,由中、蘇、美三國登山隊員組成的珠峰和平登山隊,分四批計20人相繼登上了世界頂巔,創造了征服珠峰人數最多的一次世界紀錄。
在青藏高原上,流傳著兩個著名曆史人物的傳說,還保存著他們的塑像和遺跡。一個是吐蕃王朝的締造者——鬆讚幹布,另一個是漢藏民族團結友好的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拉薩布達拉宮的壁畫描繪了文成公主進藏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和到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生動場麵。作為漢族人民的友好使者,文成公主越過千山萬水來到青藏高原,播下了漢藏人民友誼的種子,受到藏族人民的深切懷念。文成公主進藏是高原民族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
我國青藏高原在6億年前還是一大片廣闊的海洋。當時遠在南半球海洋中的印度板塊不斷地向北飄移,古海的麵積逐漸縮小。到4000萬年前至3000萬年前時,印度板塊開始俯衝到亞歐板塊之下,使青藏高原迅速地抬升,喜馬拉雅山脈強烈地隆起,珠穆朗瑪峰隨之也聳立於地球之巔。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而且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快。據科學家估計,大約在1000萬年前,每萬年上升不到0.5米,在50萬年前,每萬年上升達20多米;在最近12000年前以來,竟上升了300多米。目前,珠峰還在不斷上升之中,它將永遠占據世界頂巔的桂冠!
珠峰文獻
“對珠峰最早的文獻記載始於元朝,其名稱為‘次仁瑪’。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我國清朝派員對珠峰及其附近的邊境地區進行堪測時,發現珠穆朗瑪峰為我國最高峰,並依據當地藏族人民對它的稱呼,正式命名為‘朱母朗瑪阿林’,標在‘朝隆內府輿圖’上,圖中對珠峰的位置和四周邊界有詳細的記載。”
五嶽之尊——泰山
巍巍泰山屹立於齊魯大地之上,以“五嶽獨尊”的特殊地位名揚海內外。人們常用“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成語來表達對東嶽泰山的崇敬。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為我國五嶽之一。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有南天門、日觀峰、黑龍潭等名勝古跡。
南天門為登泰山盤道盡處,距極頂僅1千米。南天門建於元中統五年(1264年)。《泰山圖誌》中有“磴道盤空,一關獨啟,而朝天有路矣”的記載。李白《泰山吟》中有“天門一長嘯,萬裏青風來”的描述。
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泰山頂觀日出之處。峰北側有巨石懸空探出,長約6米,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旭日東升”為泰山頂四大奇觀之一。日出時最初為一紅線,漸漸擴張,忽紅、忽黃、忽赭,雜以青天斑斑,似藍似白,絢麗多彩,蕩漾如波;久之紅雲下忽出現弓形,須臾呈半圓形,上升極速,瞬間躍出海麵,霞光四射。
黑龍潭在泰山西路。瀑布自山崖直瀉而下,有如白練懸空。崖下有一潭深達數丈,叫黑龍潭,潭上有長壽橋,長23米。橋下懸崖百丈,急湍奔流。
泰山又是曆代文人墨客登山抒懷的名勝。從山腳拾級而上,沿途的吟詠題刻俯拾即是,目不暇接。其間有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秦碣”,相傳為秦始皇詔書,據丞相李斯親筆篆書而刻。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的《金剛經》石刻,在金石峪岩麵昭示於人。還有莊嚴氣派的唐玄宗禦書《紀泰山銘》等等。林林總總的詩文,加上古代農民起義遺址天勝寨等,以及孫中山泰安紀念碑、馮玉祥墓,供人們遊覽參觀的地方實在太多。
泰山自古是佛道兩教皈依修煉的重要場所。山寺相依,平添靈氣。紅門宮、鬥母宮、中天門、升仙坊、南天門,以及規模宏大的碧霞元君桐,或屹立在山峰,或安綴在平台,紅牆黃瓦與綠水青山相映生輝,幽澗雲靄與寺廟香煙繚繞升騰,既有晨鍾暮鼓,又聞鳥語花香,形成了僧與俗,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的美好景觀。
泰山融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與光輝燦爛的人文景觀於一體,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
望嶽
——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雄關險道——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坐落在陝西省華陰縣城南,海拔高度為2200米,南接秦嶺,北望黃河。《水經注》說它“遠而望之若花狀”,古代花、華二字相通,故得名“華山”。又因它西臨少華山,因而別稱太華。華山天下險,素以峻拔奇秀冠於五嶽。
“華山自古一條路”。唯一縱貫南北的遊覽線路雖然險若天梯,但經過曆代的整修,釘上鐵鏈護欄,倒也安全可靠。華山的名勝古跡很多,從山麓至山頂,廟宇古跡和天然奇景舉目可見。
華山是我國古老中華文化的象征。千百年來,華山以它特有的雄偉險峻聞名天下,吸引無數遊人紛至遝來。我們從山腳下的玉泉院起,就強烈地感到自己置身於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之中。玉泉院長廊四合,溪流環繞,茂林修竹,十分幽靜。院中一股清泉潺潺湧出,至醉至甜。據說此水和山頂鎮嶽宮的玉井相通。從玉泉院南行五裏許,連過石門和希夷峽峽穀兩關,左盤右折,陡上陡下,過莎蘿坪、毛女洞、青柯坪幾個景點,人們多是大汗淋漓,又困又累,這時可看到一塊巨石,上書“回心石”三個大字,往上一看,隻見危崖峭壁,突兀淩空,許多遊人至此,確有是上是返的猶豫。從回心石攀階而上,石縫當道,壁立千仞,在陡長石罅上鑿出的石步槽向上攀登,就是華山古道的第一險境“千尺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