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幢是一有570餘台階的石梯,垂直度達70多度,石階寬能容納一人,兩邊垂吊鐵索,直上直下。這時你往上看,一線天開。往下看,岩巒萬丈,不寒而栗,使人不由自主把鐵索更緊緊地抓住。登上千尺幢往東行,過百尺峽、仙人橋,來到老君犁溝,這是又一險地。相傳太上老君在此修煉時,因見藥農開山鑿道十分不易,於是驅其青牛,一夜犁成此道,因此得名。這當然是後人對開辟這峭壁間險道的驚歎和讚頌,但從中看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獻出多少智慧和艱辛!
“咬定青山不放鬆”。登上海拔最高的落雁峰,隻見四周鬆林,雜以檜柏,迤邐數裏,濃蔭密蔽,全天宮掩映其中。峰頂有老君洞,相傳老聃曾隱居於此。洞北有太上泉,池水青綠,冬夏不竭,俗稱仰天池。由峰東下,有避詔崖,傳說五代陳摶曾在此寫過謝詔表,“一片野心都被白雲鎮住,九重寨詔休教丹鳳銜來。”門外一石坪,一丈多寬,下臨絕壑,叫長穀棧,以鐵杙插壁,承以青石板,石板寬不及八寸,遊人至上必須小心翼翼。許多人幾次欲試,一隻足踏上去,後邊的足無論如何跟不上去,隻好作罷。從石板上背空虛行至朝元洞後,穿井而下,踏上懸空的木椽,最後乃抵賀老石崖。相傳賀元希曾在此靜養。
西邊的蓮花峰,因翠雲宮前有一塊形如蓮花的巨石而得名。旁邊還有一塊巨石中裂,稱之為斧劈石,傳說為沉香劈山救母時留下的遺跡。登上筆立千仞、懸絕無匹的蓮花峰頂,可以俯瞰茫茫秦川和渭洛二水銀帶盤曲的遼闊景象。
西嶽華山真乃大自然之神工與人類之偉力於一身的奇山。其實它還是一座道教獨占的名山,素有“道教的洞天福地”之美稱。千百年來,華山一直是道士們向往的修煉聖地。曆代著名的道士、隱士修身養性的遺址和文物遍布山中,並流傳著許多關於他們的美麗傳說和神奇的故事。
早在道教形成以前,在道教的前身“方仙道”、“黃老道”時期,就有不少著名的神仙家在華山隱居修道,如古代神仙馮夷、青鳥公、毛女、赤斧、古丈夫、蕭史、弄玉、三茅真人等等,都是在華山得道成仙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有茅山道祖師茅盈的曾祖茅濛於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在華山白日升天的故事。
相傳,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耳曾到過華山。登華山北峰時有一段險途叫“老君犁溝”,傳說是老子親手用犁開劈的。在華山南峰上,至今還保留有老子當年煉過丹的煉丹爐舊址。據說,老子就是從華山到了陝西周至縣的樓觀台,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的。
漢代的衛叔卿隱居華山,漢武帝派人前來尋訪,與衛叔卿在峰頂有過博戲,現仍留有“衛叔卿博台”。漢魏六朝後,來華山隱居修煉的道士越來越多,留下了玉泉院、希夷洞、雲台觀、希夷峽、下棋亭許多遺跡。
李白、杜甫、王維、崔顥等許多大家詩人,都到過華山,並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如今的華山,較前更為妖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華山中峰簡介中峰又稱玉女峰。春秋時有一年輕人名蕭史,善吹洞簫,引來秦穆公之女弄玉的愛慕。弄玉拋棄榮華富貴,與夫君同來華山隱居,玉女峰由此得名。玉女峰形如鳥頭,上豐下縮。峰頂有一巨大的石梁,形狀像龜,後人為了紀念不慕榮華的弄玉在龜背上建有玉女祠。中峰山崖上有獨鬆一棵,不見根,鬆枝淩空招展,樹幹無鱗有光,名曰舍身樹。
禪宗發祥地——嵩山
中嶽嵩山地處河南省洛陽與鄭州之間的登封縣境內,北瀕滔滔黃河,“勢如臥龍,雄鎮中州”。早在夏商周時代,就被稱為“中原第一名山”。周平王遷都雒邑(今洛陽)後,正式定嵩山為中嶽,沿襲至今。
由於嵩山位於“天下之中”,坐落在中華民族發祥地的河洛之間,一直受到曆代帝王的封禪和祭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定太室(嵩山)為“天下第一名山”,建太室祠,四時致祭。漢截止帝在嵩山也舉行過盛大祭典,大興土木。唐朝武則天登上帝位以後,立即登嵩山封禪中嶽,並改年號為“萬歲登封”,同時改嵩陽縣為登封縣。唐宋兩代,嵩山中嶽廟一再擴建,呈現“飛甍映日,傑閣聯雲”的景象。清朝乾隆皇帝也親登嵩山峻極峰。因此,嵩山上下到處留下琳琅滿目的珍貴曆史文物和許多動人的傳說。
嵩山山勢挺拔,峻峰奇異。曆史上根據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名人遺跡等分為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侍、臥龍、玉鏡等72峰。峻極峰為頂峰,站立峰頂,極目遠眺,北望黃河,明滅一線;鳥瞰山麓,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其中著名的有中嶽廟、嵩陽書院、嵩嶽塔、會善寺、少林寺、塔林、初祖庵等。
自從以少林寺武術為題材的《少林寺》等一係列電影、電視劇放映以來,國內外遊人仰慕中國的精湛武術,紛紛前來嵩山觀光。少林寺就變得更加熱鬧、繁忙了。少林寺建於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為天竺僧佛陀講禪法而興建。因寺院建在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所以取名少林寺。現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殿、鍾鼓樓、五百羅漢圖壁室、少林練拳壁室等。
少林寺是我國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據說當年這裏的和尚每天麵壁靜坐,需要伸舒腰肢,活動腿腳,久之形成一套習慣動作,經過寺僧的不斷演練、充實、創造,發展成為功力深厚的少林武術。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的磚砌地麵上,還遺存有4排48個深為20厘米的凹坑,就是當年和尚們演練時“站樁”的腳窩遺跡。
在少林寺西麵不遠處,就是國內最大的塔林。塔林占地約21000平方米,有古塔230多座,是曆代少林高僧的墓塔,因建築年代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其千姿百態的造型,精湛的石雕藝術以及塔銘中涉及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的資料,是建築、文化、宗教和武術研究的寶貴財富。除少林寺外,初祖庵、二祖庵和達摩洞也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
嵩陽書院以北聳峙的嵩嶽寺塔巍然屹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法王寺是我國第二座佛寺,建於公元71年,僅比洛陽白馬寺晚3年。會善寺曾是北魏孝文帝的離宮,後來又成為唐代天文學家一行出家之處。
在登封縣城東南15千米處,還有元代所建的古天文台——觀星台,至今保存完整。這是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全國天文觀測中心。1279年,郭守敬從北京出發,經河南抵海南,行程數千裏,測量了大量天文數據,並經過計算編製出當時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按授時曆計算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隻差26秒。而現在世界通用的陽曆是在1582年才製定的,比授時曆晚了300年。到觀星台一遊,不能不為我國古代科學的燦爛成果感到自豪。
嵩山曆史嵩山屬伏牛山係,史書對伏羲和黃帝在伏牛山作為活動的中心,有許多記載。《孟子》中說:“禹避舜之子於陽城”;“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箕陰即陽城,在嵩山南麓,《大記》雲:“伯益舊政,就國於箕山之陰,是箕山為益封國也”。今舜墓嵩山之馬峪川,啟母墓在嵩陽書院之左,許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顛。“堯舜遺風”,“堯天舜日”之語流傳至今。
五嶽獨秀——衡山
南嶽衡山坐落在湖南衡陽市以北的湘江西畔,自隋文帝下詔後被封為“南嶽”。在五嶽之中,有“恒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唯有南嶽獨如飛”之說。衡山72峰,均朝一個方向傾斜,為南緩北陡。主峰祝融峰昂然天外,如同鳥首,眾巒伸展如翅,躍然如飛。加上群峰常隱伏於雲霧彌漫之中,給人以雲移峰飛的感覺。五嶽之中,又數衡山的植被最為茂盛,滿山上下疊翠堆綠,故有“五嶽獨秀”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