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同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並列,曆史上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地處安徽省青陽縣境,同黃山中隔青弋江,並峙而立。整個九華山方圓100千米,最高峰叫十五峰,海拔1431米。唐詩人李白於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遊九華山,觀其山勢秀麗,九峰如蓮,寫下“皆在九江水,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名詩,於是盛名天下。
九華山因由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等九座主要山峰組成,故曾名九子山。李白曾三次遊曆九華山,初靚時,他遠望九座山峰,似“天河掛緣水”,似九朵美麗的“芙蓉”,感其山奇景秀,遂在其詩中改“九子”為“九華”,即: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古時的“花”與“華”通用,“九華”之名,更含溢美之意。自此,九子山改稱九華山。
一進入九華街,佛寺林立,著名寺院化城寺、祗園寺、旃檀林、肉身殿等就在這裏。我們先來到旃檀林,這是一處具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古刹。居於廟宇中央的大雄寶殿,建在一個用青石鋪墊起來的高台上,氣宇軒昂。殿內有三米多高的釋迦牟尼塗金塑像,兩旁是觀音和地藏王。圍繞大雄寶殿,搭配成一組廳、樓、閣、堂的完整群落。
從化城寺西行,登神光嶺,有金地藏肉身殿,這是唐代開元末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出家圓寂的地方。殿前有石階84級,階峻絕如懸梯,兩旁懸鐵鏈,可扶之而上,殿額有清代乾隆手書“東南第一天”手跡。
百歲宮在九華街東北,有一具真身菩薩。據說,明代僧人明海玉,字無暇,於萬曆年來到九華,活到120歲,死前三個月點滴不食,盤腿坐化而終。圓寂後,眾僧將其屍骨放人缸內,用木炭文火烘烤數十日,然後渾身塗金,即製成中國式的“木乃伊”。這具真身菩薩距今已有350年的曆史。
在九華一景閔園竹海小憩後,登天台山到正頂四顧,周圍群峰峭峻挺拔,環拱於天台膝下。北望長江,南望黃山,其間萬般勝境,盡覽眼底。
采石磯是長江邊著名石磯,與湖南的城陵磯和南京的燕子磯,為長江三大磯。傳說三國的東吳和尚,在磯上一口井裏得到一塊美麗的石頭,故名采石磯。據考證,唐詩人李白晚年時曾在采石磯南當塗縣作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家養病,常泛舟於采石磯山水之間,後病死在當塗縣青山鄉。為了紀念李白,後人在采石磯南部依山建一幢三層二院式的建築,大門匾額上題“唐李公青蓮居士祠”八字。祠後有太白樓,二層正廳,供一尊木質李白雕像,高約三米,挺胸背手,氣態軒昂。左旁內廳,是謫仙堂,有李白臥酒木雕像,右手撐地,左手持酒杯,昂首前望,豪放而不拘小節,再現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
九華山以顯著的佛教特色而著稱於全國。它那沉積千年的佛教文化,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遊人。九華顯名於佛,又奉獻於佛,因而無佛就無今日之九華,而無九華,今日中國之佛教也當折足而損。無疑,九華是一塊璀璨的佛教瑰寶。當然,九華的自然景貌也極為優秀。它恰在冠於全國名山之首的黃山之側,一衣帶水,支脈連屬,僅隔一方美麗清秀的太平湖,乘車船不過三四小時路程。因而遊客們往往二山俱遊。兩境相比,若品二絕。一個以自然奇景取勝,一個以佛教文化鬥豔;一個喧嚷豪放,一個安詳清悠;一個美,一個幽;一個鬼斧神工、天造地設,一個人間與天堂交融,親而睦、和而善。也許因為有黃山在側,更映襯出九華的秀美與溫馨,使人不禁陶然而醉。凡是到過九華的人,無不愛它而久久不願離去。
九華山生物九華山初步統計已知的高等(有胚)植物共有1463種,其中苔蘚類126種、蕨類103種、裸子植物19種、被子植物1215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型);已知動物兩棲類13種、爬行類24種、鳥類168種、獸類4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