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山主峰毗廬峰,海拔1639米,高高矗立於群山之上,周圍有日出、月出、世尊、彌勒等奇峰環繞,宛如眾星拱月。登毗廬峰頂,可綜覽12000座金剛連峰,氣勢磅礴。黎明清晨,可以目睹一輪火紅的朝陽從東海水平線上冉冉升起;日暮黃昏,又能與最後一縷五彩繽紛的霞光作別。
雲霧繚繞的仙峰,常常給人一種朦朦朧朧、若幻若仙之感,古人一度稱它是神秘的靈山,這恐怕與源自此峰的一個傳說不無關係。傳說,古代曾有五十三佛和九條龍爭鬥,九龍寡不敵眾,落荒而逃,由於雲霧遮蔽,未能看見山峰阻擋,遂直撞過去,就撞出了今天仍隱約可見的奇怪石洞,人稱“九龍洞”。
五峰山,由五座奇峰巍然聳立而成,峰巒相連,陡峭、險峻。玉女峰,因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它與水晶峰遙相輝映。水晶峰東麵為三日浦內湖。這裏自古以來就是朝鮮朝東海的絕景勝地。據說,古代有個國王來這裏遊玩不已,不覺流連忘返,直到三日之後才啟程返回,三日浦之名便由此而得。由三日浦可以東眺波濤洶湧的大海,西望連綿起伏的群山,山水之妙,可謂登峰造極。
金剛山,山奇水更美。舞風瀑,以旋律般的曲線沿著石壁下流,宛如少女柔美輕盈的舞姿,左邊的飛鳳瀑自高岩上飛灑而下,恰似彩風展翅飛翔。兩瀑宛若一對天作之合,將金剛山裝飾得分外美麗、迷人。九井峰之上的上八潭,像是用一根銀絲串起的8顆碧綠的寶石,清麗異常。傳說,古時天上的“八仙女”為此美妙的景色吸引,偷偷下凡,來此沐浴。而最負盛名的當推九龍淵瀑布。它位於外金剛九龍洞峽穀裏。伴隨那震天動地的巨響,飛流自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傾瀉而下,飛濺起千萬顆珍珠一樣的水花,如煙如霧。因此,古人曾以“蒼空灌江水,白晝鳴雷聲”、“千丈百練上,貫串萬顆珠”等絕妙詩句,讚歎它那美妙絕倫的景致。
金剛山處於溫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豐沛。非但風景優美,而且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這裏生長著1000多種植物。僅顯花植物就達700多種。主要植被類型為針、闊葉混交林。金剛山既有北方的紅鬆,又有南方的翠竹。柞、楓、榆、椴、白臘等闊葉樹,種屬繁多。朝鮮人民特別喜愛的木蘭花潔白如玉,隨處可見。映山紅光彩奪目,漫山遍野。在這種類繁多植物中,“一種一屬”的繡金剛鄉線菊、金剛沙參、白桔梗、金剛麵包樹、金剛燈籠花和金剛吊鍾花,是聞名全國的特產植物。
金剛山的動物資源也很豐富。獸類有38種,鳥類130種,爬蟲類9種,兩棲類動物10種,魚類24種。其中特產動物有克拉克鳥、八色鶇、風頭百靈、三趾啄木鳥等。原來,克拉克鳥和八色鶇大多棲息在朝鮮南方,但是近年來那裏的森林大多荒蕪,因此這些珍稀鳥類便移棲山森茂盛的金剛山等地。
金剛山還蘊藏著豐富的地下資源,著名的礦產有金剛石、水晶、金、鎢等。還有清甜的礦泉水和高療效的溫泉。外金剛溫泉,水溫達60℃,含有多種礦物質,對多種疾病有特殊療效。
景色宜人、資源豐富的金剛山,還有許多著名的古跡為之增輝添色。新金剛的榆站寺、內金剛的長安寺和表訓寺、外金剛的新溪寺號稱朝鮮四大名寺,還有100多個小寺散在各處,長安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初新羅真平王時代,有殿宇700餘間。其中四聖殿,是李朝初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殿內眾多木刻浮雕栩栩如生,反映了朝鮮人民巧奪天工的建築技藝。
普德閹坐落在內金剛的萬瀑洞峽穀裏,相傳是高句麗時期建成,於1675年重建以後一直保存下來的。普德庵由兩個建築物組成,一是靠懸崖的壁麵修建的本殿,另一個是原建在普德洞窟上的大殿。普德庵本殿是依靠洞穴前的岩石,建在20多米高的斷崖峭壁上,兩麵用青銅柱支撐建成的單間房,上蓋三重屋頂。它與後麵的普德洞相連。傳說,古時心地善良的普德姑娘和鰥父住在這個洞裏,此洞由此得名。後人在洞裏蓋了閹堂,裏邊供奉普德姑娘的玉雕像。
金剛山的諸多名勝在後來的戰爭中,均遭破壞,但是遺址上還保存著不少佛像、石塔及古代文人的筆跡,成為後人遊覽觀賞的曆史遺跡。
朝鮮人民能歌善舞,舉世皆知,把歌、舞結合起來的歌舞遊戲是相傳很久、流傳很廣的朝鮮民俗習慣。每逢節假日,在金剛山旅遊區內,隨處都能見到載歌載舞的人群。美麗的姑娘們手拉著手翩翩起舞,小夥子們轉動著帽頂上的綴布條,也邁著活潑、輕快的舞步。伴隨著愉快而又富有抒情的旋律,男女老幼就會紛紛加入跳舞的行列,載歌載舞,場麵越來越大。其中,戴著各種假麵具的舞手們尤其惹人注目,他們動作笨拙、滑稽,不禁使人啞然失笑。
金剛山勝景美不勝收,“不見金剛山,難知天下美”,確實名不虛傳。
金剛山的名字金剛山其實有多個名字。夏天,彩雲朵朵,飄浮在絕岩陡壁上,而地上到處綠樹芳草,野鳥鳴囀,人們宛如置身仙境,故名蓬萊山。秋天,漫山楓葉好似鋪上豔麗的錦繡,夕照裏湖亭相映,山水交輝,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楓嶽山”。冬天,奇岩怪石,樹枝椏杈,銀光閃閃,形成一副美妙如畫的景色,所以也被叫做“皆骨山”。
美玉金山——阿爾泰山
阿爾泰山是中亞地區的著名山脈。它從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蜿蜒東進,穿過中國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邊境,而止於蒙古高原的戈壁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以獨特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
阿爾泰山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米;西部的山體最寬,愈向東南愈狹窄,高度亦漸低下;從東北部國境線,向西南逐漸下降到額爾齊斯河穀地,呈4級階梯,山地輪廓呈塊狀和層狀;隻在高山地區有冰蝕地形並有現代冰川;除沿北西向斷裂作串珠狀分布有斷陷盆地外,無大型縱向穀地;阿爾泰山堪稱典型的斷塊山。
阿爾泰山山體渾圓,山坡廣布冰磧石,U形穀套U形穀,在冰鬥成層排列,羊背石、側磧、中磧、終磧等清晰可見。阿爾泰山有多級夷平麵,一般公認有4級,海拔分別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而低有:現代冰雪作用帶,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發育了山穀冰川、冰鬥冰川、懸冰川。此外,阿克庫裏湖周圍,阿克土爾滾與阿庫裏滾河上源也有現代冰川;霜凍作用帶,2400~3200米,古冰蝕地形清晰,積雪長達8個月,以寒凍風化為主;侵蝕作用帶,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為主;幹燥剝蝕作用帶,1500米以下。喀納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位於本帶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