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西班牙的界山——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脈是歐洲西南部最大山脈,法國與西班牙兩國界山。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西南延伸部分。東西走向,東起地中海海岸,西止大西洋比斯開灣畔。
比利牛斯山脈全長435千米,東端寬約10千米,中部最寬約160千米。為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亞半島之間的天然屏障。西端與坎塔夫裏亞山脈銜接。東西兩端海拔較低,成為南北交通要道。中段群峰競立,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最高峰阿內托峰,海拔3404米,位於西班牙馬拉加省境內。
山脈由近期造山運動形成,具有阿爾卑斯山脈的特征,按地理環境可分為3個自然區,即西比利牛斯山,中比利牛斯山和東比利牛斯山(也稱地中海比利牛斯山)。主要河流北有法國的加龍河、南有西班牙的埃布羅河,分屬大西洋水係和地中海水係。河流一般春季為洪水期,其時多雨,兼有高山冰雪融化,流量最大;冬夏兩季為枯水期,西比利牛斯山北翼的河流,由於降水比較均勻,水位變化亦較小。在第四紀冰期,中、東比利牛斯山冰川廣泛發育,遺留大量冰蝕穀和冰蝕湖。現代冰川僅限於在海拔2987米的冰鬥和懸穀內,北坡多於南坡。
比利牛斯山既是法國和西班牙的界山,又是法西邊界的阿杜爾河、加龍河以及埃布羅河的分水嶺。屬地中海水係的埃布羅河,冬夏降水差異較大,冬多夏少,水位變化較大;屬大西洋水係的阿杜爾河、加龍河則四季降水均勻,河流水位變化不明顯。
比利牛斯山區向來是兵家要地,伊比利人、塞爾特人、羅馬人都曾經統治過這個地區,現在居住在西部巴斯克山區的人很可能就是古伊比利人的後代。這裏的穀地曾經成為汪達爾人、西哥德人入侵的通道。隨後,阿拉伯人又進入這個地區,穿過北部山區進入法國境內,直到公元8世紀才停止了入侵。1659年,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和約。盡管兩國打完30年戰爭曾經簽署過西發利亞合約,但是兩國並沒有就此罷手,他們繼續進行了爭奪地盤的戰爭。直到西班牙的腓力四世才被迫求和簽約,這次的和約與西發裏亞和約一樣都是在犧牲哈布斯堡家族的利益下簽署的,這就為波旁王朝雄霸歐洲掃平了道路。這次戰爭條約迫使西班牙把南方的魯西永、部分塞爾達尼以及北方阿圖瓦和比利時重鎮割讓給法國。不僅如此,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還與腓力四世的女兒瑪麗·泰瑞莎訂婚,西班牙以50萬克朗作為陪嫁。從此以後,比利牛斯山區始終處於和平狀態,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再也沒有變動過。
在比利牛斯山的東坡和南坡,有一個特殊的小國家,即安道爾公國。這個國家是歐洲地勢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歐洲四個“袖珍國”最大的一個,麵積僅有465平方千米。
安道爾公國由來已久,經曆了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據傳查理大帝在9世紀初把摩爾人趕出了安道爾,將他的孫子查理二世烏格爾伯爵任命為安道爾大公。公元945年,烏格爾的後裔將這塊土地獻給了烏格爾主教。當法國的弗瓦伯爵因婚姻關係而承襲了烏格爾伯爵的封地時,伯爵跟主教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1278年,他們達成了一項名為“均權”的協議。從此之後,他們在安道爾享有均等的權利。後來弗瓦伯爵即位成為法國的君主,自此以後法國的統治者又成為安道爾的共治君主。這一傳統曾被法國革命政府所放棄,但是隨後拿破侖一世又重新恢複了這一傳統。安道爾人選擇了享有法國的保護,以免被西班牙所吞並。由於安道樂爾公國長期與外界隔絕而免遭了20世紀歐洲戰爭之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以保持中立,並因此其與法國交結而免於卷入西班牙內戰之中。這樣,法國和西班牙的共治局麵一直維持到現在。
由於安道爾境內高山環抱,峰巒相映,最高峰科多佩特羅峰海拔2975米,並擁有開然的滑雪場與狩獵場,可供遊客滑雪打獵自娛。過了冬天,群山披綠,萬木複蘇,景色迷人,再加上山間湖泊,流水潺潺,城中奇特的風情建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使安道爾成為一個極具魅力的度假中心,吸引著全世界的人們。
安道爾為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興建了各種旅遊設施,如:高級旅館、體育場館、遊覽區、滑雪場、登山中心等。此外,旅遊業也促進了小城商業的發展,大小商店遍布各處,被稱為“千家商店之國”。
比利牛斯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物產也非常豐富,鉛、鋅、鐵、錳、鋁土等蘊藏量非常大。這山裏的大理石種類繁多,產量也非常大。
現在,比利牛斯山正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人們的麵前,它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閃爍著和平的光輝,照亮了這一方水土,養育著這一方人民。
比利牛斯山聖泉法國比利牛斯山脈中有個叫勞狄斯的小集鎮,鎮上有個岩洞,洞內有一眼清泉長年累月不停地流淌,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這就是聞名全球的神秘“聖泉”。
意大利的脊梁——亞平寧山
亞平寧山脈是意大利半島的主幹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主幹的南伸部分。西北從瀕海的阿爾卑斯山脈附近的卡迪波納山口起,成弧形向南東方向延伸,然後又折向西西裏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並與海底山脊相連。全長1400千米,寬40~200千米。
亞平寧山脈是2500萬—1000萬年以前亞平寧造山運動時期,從地中海地槽裏向上抬起,形成許多褶皺和斷層而成的,地殼的變動至今仍有,每年升高約1毫米。山脈東坡較緩,西坡較陡。西部邊緣斷裂發育,使亞平寧山脈的中部和南部經常發生火山爆發和地震。山體主要由巨厚的沉積岩構成。由於岩石形成年代較新,類型較多,造成亞平寧山脈突兀崎嶇的地形。由北向南,亞平寧山脈可分為5段,即,托斯科-埃米利亞,翁布羅·馬爾基賈諾,阿布魯齊,坎帕諾-盧卡諾-卡拉布羅,西西裏島北部山脈。
亞平寧山脈地區的河流都很短,比較重要的有15條,其中最長的特韋雷河,長405千米。湖泊小而分散。最大的衝積湖特拉西梅諾湖,麵積128平方千米。
亞平寧山脈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這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位於熱那亞灣東岸迎風坡的基亞瓦裏年降水量在3400毫米以上,是意大利的多雨地區。
亞平寧山脈的植被主要為落葉鬆,以山毛櫸林為主,森林植被的上限在2000米左右,往上則是高山草甸。
在年輕的褶皺帶和古老地塊的接觸地帶,地殼極不穩定,多火山和地震。火山活動在地形的形成上起很大作用。火山現象主要發生在第勒尼安海東邊大陸塊的邊緣地帶。維蘇威火山和埃特納火山較為著名。
維蘇威火山位於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灣東岸,那不勒斯市東南約11千米,海拔1277米,是世界著名活火山,也是歐洲大陸唯一的活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