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戩就這樣在大同學校完成了自己從一個悲情故事的主角到一個具有國家大義的年輕人的轉變。到了十九歲那年,他已經成長為了一個十分出色的青年。才華橫溢,英俊倜儻,又富有責任感。
在馮自由的幫助下,他來到東京的早稻田大學的高等預科中國留學生部讀書。在這裏,包括馮自由等人在內的青年學子們組成了青年會,這個組織可以說是中國推翻封建社會的最初的力量。這些人也包括陳獨秀、葉瀾等人。他們雖然身在日本,但是每天都在進行著反清複明的活動。
不久後,青年會的人們與興中會的人們在一起活動,蘇戩結識了廖仲愷、何香凝等人。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個性率直又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埋藏在心中的熱血被徹底激發了出來,蘇戩每天與這些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仿佛化作了一名戰士,正戰鬥在推翻舊製的偉大事業上。不論這事業最後是成是敗,都是意義非凡的。蘇戩慶幸自己能夠參與到這樣的事業中去,他的人生再也不是一無是處,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手中的力量。
就在西邊,就在自己的祖國,許多人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遠在日本的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拯救那些人,讓他們過上民主自由的日子。在那樣的日子裏,沒有歧視,沒有階級觀念,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男人和女人可以自由戀愛,不必在意家庭的意見,女人也不再是受人擺布的玩物,她們能夠擁有自己的說話的權利,能夠扞衛自己生存的空間!
這種民主自由的環境,蘇戩已經在東京深切地感受到了。在同學中,這些人有的是寒門子弟,有的家庭殷實,但是大家都沒有任何偏見,不論出身為何,在這裏他們就都是平等的。在這裏,男女同學們可以建立純潔的友誼而不引人非議,女同學們也能成為活動的組織者,這在從前根本是無法想象的。蘇戩熱愛著青年會裏呼吸到的空氣,他愛這種感覺。若是整個中國都變成了他們這樣的相處模式,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帶著這樣的心情,蘇戩成為了這些同學會中的積極分子。他經常與孫中山等人在何香凝的住處秘密集會。何香凝出自書香門第,是一個十分有見識有才華的女子,她談吐不凡,是同學會裏的中心人物。在她的家中,大家總能飲到最香醇的茶,她的泡茶手段在同學裏可謂堪稱一絕。茶香氤氳中,孫中山動情地為大家演講,宣揚他的新思想。
“雖然我們遠在東京,但隻要我們不斷壯大力量,就一定有機會回到祖國去,推翻舊製,推翻幾千年的封建製度,學習西方,建立起真正的民主自由的社會!隻要我們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抱著舍生取義的態度,我們的戰爭就一定能勝利!這是一場革命,是新生的力量對抗腐朽舊社會的戰鬥!在曆史長河中,這樣的戰鬥都是以勝利告終的!就算我們失敗了,就算我們全部取義成仁,我們的努力也一定不會白費!我們點燃的是一盞燈,一盞著涼華夏之路的光明之燈!”
孫中山激動地說著,他的話讓在場所有人興奮不已。他繼續說:“我知道,大家都是莘莘學子,手無縛雞之力,但為了革命,我們必須拿起槍杆子!這是一場血與火的鬥爭!每一個人的麵臨著失去生命的危險。我希望大家都抱有堅定的決心,如果心意不夠堅決,就趕快停止參與,因為你們無法想象等待我們的會是多麼殘酷的現象!”
然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動搖的,大家的眼中都閃耀著如火一般的光芒。“我們視死如歸!”馮自由堅定地說。其他人也一一表述了決心。孫中山很激動,他感激地看著大家,他的目光停留在每個人的臉上,他看到了這些年輕的麵孔下是一顆怎樣火紅的心!孫中山這次壓低了聲音說:“我已經在托人打探,大概不久之後,咱們就能有槍了,到時候我想組織一個留日學生的義勇隊,大家回去之後,不放在私下底透透口風,有願意參與的人就記下來,把名單告訴我,咱們現在日本進行演練,等回國之後就可以展開行動了。”
一聽到會有槍,所有人都興奮起來躍躍欲試,蘇戩也是開心地不行,他說:“我第一個報名參加!”馮自由也說:“我也參加!”不一會兒,就已經有七八人加入了這個義勇隊。其他人雖然也想參加,但因為槍支數量不會太多,所以希望把名額留給年輕體強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