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空山流水無人跡(2)(3 / 3)

大家都知道蘇曼殊很喜歡西湖的景色,把他安葬在這裏,讓他每日對著西湖風景,也算對給了他一個最後的交代。巧的是,就在西泠橋的北麵,便是名妓蘇小小的墓地。蘇曼殊生前與許多青樓女子都有著深厚的交情,不知道蘇小小對此是否知曉,午夜夢回的時候,她是否來到蘇曼殊的身邊,為他演奏一曲古箏呢?

南社的朋友們在做完了這件事後,各自心頭才終於把這塊懸著的石頭放下。大家在心中都隱隱地覺得有些對不住蘇曼殊。蘇曼殊這樣具有驚世之才的人,在當時受到的多是冷遇,多是爭議,這對一個本就個性敏感的人來說,無疑隻會加重他的心事。

那個時候,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學的倡導者們認為蘇曼殊的作品是在傳達舊社會的思想,對他多有批判。其實文學也是經常伴隨著時代性的,在那個時代裏,他的作品的確是不符合潮流,會被批判也是情有可原。更何況,那個年代還充滿了各種新舊思想的衝擊和鬥爭。蘇曼殊在其中不過是被牽連進其中的。他隻是想要寫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而已,對他們的爭鬥一點也不感興趣。但正所謂人不惹紅塵,紅塵自惹人。就算他不在乎,也會有人在乎。他輕易就被人劃分了陣營,還是被劃入那個必須要被打倒的陣營。

其實文學這東西,本就應該是脫離時代的。那些一千年前的作品,在一千年後,仍能引起人們心中的共鳴,這才是最好的作品。時代性太強的作品,你可以說作者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卻不能說他的作品有多麼強的文學性。隻可惜當時的時代人們都被熱血衝昏了頭,早就忘記了文學的本來意義,非要爭個你短我長方罷休。

說到底,還是蘇曼殊生錯了時代,若是他晚生幾十年,他的作品得到的待遇肯定不會是當時那樣的情況。就好比現在,文壇上可謂是百花齊放。什麼樣的作品都有人看,什麼樣扭曲的觀點都能遊刃讚賞。你可以說這不過是群魔亂舞,但這樣的環境下,作者們的生存環境也好了很多。蘇曼殊的悲劇人生讓人不禁想起了梵高。梵高當年的畫作也是無人賞識,但在他死後幾百年,忽然就有人發現了他的作品,忽然就將他捧上了神壇。隻是這種神壇又有什麼意思呢?人都死了,誰又能去告訴當時活著的他,原來他畫的畫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看的呢?

說來也諷刺,在蘇曼殊去世的幾年後,文壇上忽然又開始欣賞起他的作品來。甚至在當時掀起了一陣曼殊熱。也不知道從誰開始,人們忽然從廢紙堆裏找到了蘇曼殊的作品,忽然發現他的文學造詣真是驚為天人。忽然很多人都開始熱衷於閱讀他的作品了。甚至一時間,還滋生出了許多文學研究者,專門研究蘇曼殊的著作。

柳無忌在編撰《曼殊大師紀念集》的時候說:“曼殊雖死,曼殊卻在精神上未死,在文壇上不朽。因為他的作品流傳著,受到千萬讀者的愛好,讚美,欣賞,不知打動著多少有心人的心竅。在此一二十年中,各種曼殊的集子陸續出版,就是北新本亦是一版再版,銷行數萬本之多,差不多打破了一切普通書籍的銷售記錄,譽為出版界的空前盛況。這顆文壇上的彗星已隕落有二十五年了,他是一個世紀末的鬼才,一個時代將逝去的回光返照,我們不能不紀念他。”

對於這樣的誇耀,不知道蘇曼殊在天有靈,是否能知道呢?如果這誇耀早來二十五年,是不是蘇曼殊就不會死的那麼早,那麼快?也許他命裏注定了他永遠要為人作嫁。他的作品並沒有在他生前為他帶來多少利益,倒是在他死後,成全了一批用他的作品來出版的商家們。這也算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吧。隻不過這前人過得太苦,太慘。

再後來,柳無忌又撰寫了許多文章,來分析和研究蘇曼殊的作品。他把對蘇曼殊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蘇曼殊去世後到一九四零年,那段期間主要是收集各種資料。第二階段是一九六零年到一九七五年,這段時期對蘇曼殊的研究已經發展到了英美等國家。那時候國內形勢動蕩,文學一度被擱置。低三個階段,則是從一九八零年開始的。那時候中國正開始進入全麵發展,文化界也進入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可惜柳無忌生得晚了,若是他能生早一些,也許就能成為蘇曼殊最知心的知己。在柳無忌盛年的時候,蘇曼殊早已經逝世很久。大概柳無忌自己也對此十分遺憾吧,所以才會一直致力於對蘇曼殊作品的研究。正所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