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平內亂蘭妃舉傑 辦洋務國藩興邦(2)(1 / 2)

鹹豐帝道:“長江一帶派去將官已是很多。聞他們畏賊如虎,隻有駱秉章、曾國藩、胡林翼、官文等管用,怎奈上年喪了塔齊布,曾國藩營中也失去一員猛將,近日羅澤南去攻打武昌。澤南也是曾營中的人,他部下還有幾個敢死的將吏,其餘多是沒用哩!”

懿妃道:“萬歲爺天資聰明,何不將有用將帥給他重權,專心剿賊。總得有幾個人才,不患長毛不滅,豈不是好?”

鹹豐帝道:“朕也這般想,但急切求不出人才啊!”

懿妃道:“萬歲爺閱過的奏章,有許多擱在這裏,臣妾暇時去麵覽,內中倒有個人才,好請萬歲爺重用哩。”

鹹豐帝問道:“是誰?”

懿妃道:“就是侍郎曾國藩。”

鹹豐帝道:“愛妃如何看得出?”

懿妃道:“像他一個在籍人員能創辦水師,銳意經營,自三年間起,大小數百戰,雖是勝負不常,卻始終未懈。且所上章奏,言語皆真,無言不切。到了緊要關頭,也有一番大大的籌劃,不像有些庸臣猾吏,專說一些圓滑話兒,探試上意。想萬歲爺總也知道的。”

鹹豐帝微笑道:“愛妃所見倒是與朕相同,可怪這班滿人大臣,有幾個反對他的,令朕不解。”

懿妃道:“何人?”

鹹豐帝道:“曾國藩初發衡州,大學士祁雋藻還說他是白麵書生,不知軍事,恐是靠不住的。”

懿妃道:“北宋的張齊賢,南宋的虞允文,不都是白麵書生,況能建大功,祁雋藻官至大學士,他沒讀過史麼?”

鹹豐帝道:“這不止一次哩。去年武漢告捷,朕在朝上讚了國藩幾句,那祁雋藻又來多嘴,說他是在籍侍郎,差不多是個匹夫,匹夫在閭裏,一呼得萬餘人,恐非朝廷福氣,近有侍郎彭蘊章與祁雋藻同樣見識,也奏稱湘軍太多,將來會尾大不掉。煞是可怪。”

懿妃聞言,不覺柳眉橫豎道:“祁雋藻、彭蘊章這班人,既說曾國藩如此可慮,他們為何不另舉人才。”

鹹豐帝道:“愛妃不要這麼性急,朕不會聽他們的胡言。

懿妃道:“臣妾與國藩絕無相識,何必要幫他。但詳察章奏,惟這國藩可托重任。賊氣才可早時平蕩,國家才可早日安靖,萬歲爺方可早日舒泰。所以臣妾奏陳過激,求萬歲爺寬容。”

鹹豐帝道:“朕怪你什麼,像你這般留心國事,注重人才,恐怕宮中沒幾人。”

懿妃跪謝道:“皇上褒獎,臣妾怎當得起!”

鹹豐帝將她掖起道:“不要多禮,寢室裏何拘禮節。朕非無端譽你,那大學士文慶、尚書肅順,也稱曾國藩是精忠純正,可以保護他。連你要算是第三人了。”懿妃即隨口謝恩,站將起來。

翌日,鹹豐帝視朝聽政。軍報亦紛遝而至,沒有什麼勝仗。又過數天,由德興阿奏報,向榮在營中病故。忙與王大臣商定,調江南提督和春,馳赴丹陽,接辦軍務。尋聞南京各賊,自相殘殺,楊秀清想篡位,洪秀全密召韋昌輝計殺楊秀清,楊秀清的餘黨,又把韋昌輝殺死。同室操戈,無心戀戰,因此大江南北清帥,都還靠得住。接連奏報楚軍大捷,官文、胡林翼等光複武昌,漢陽城,還有曾國藩的舊部、李續賓、楊載福各軍,已沿江直下,夾攻九江,曾國藩親犒勞師,奏稱九江指日可複,鹹豐帝略微放心。

一日,鹹豐視朝,接到湖南巡撫駱秉章奏報,乃兵部侍郎曾國藩,適丁父憂,請準他奔喪回籍等情。鹹豐帝不覺驚惶,忙問各大臣如何定奪?王公大臣等奏議紛紛,莫衷一是,有說江西軍事正在吃緊,隻可另派大員接辦,有說是國藩領兵多年,長江一帶虧他支撐,現在不宜另易生手,隻好給假數天,仍令奪情任事。

鹹豐道:“另派大員,確屬不易,隻是要曾國藩奪情任事,他精研理學,恐怕不肯遵諭。如何是好?”

大臣們奏複道:“聖上有旨,誰敢稍違。”

這話恰是專製國的恒情。但鹹豐帝重視曾國藩,知他注重理學,墨守君父大義,不至有意外變端。此次若命他奪情,未免於理不當。心中這般想,口中卻不便明說。朝罷回宮,便與懿妃熟商,懿妃道:“太平之世宜守經,多難之時宜從權。古人墨經從戎,史冊上亦多見過。萬歲爺這般下諭乃是情理兼到,不但使侍郎無可答辯,就是千秋萬載,也會稱聖諭是至理名言呢!”這番話提醒了鹹豐帝,盡釋疑竇,即提筆下詔:給假三個月,賞銀四百兩,俾經理喪事,所帶湘勇由提督楊載福就近統帶,道員彭玉麟協同調度,曾國藩於假滿後,赴江西督辦軍務雲雲。曾國藩在湘鄉家中守製,守到鹹豐八年六月初三接到駱秉章傳來一道鹹豐諭旨:“著駱秉章傳旨,令曾侍郎且赴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