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4章 袁世凱驚悸皇夢 蔡鬆坡高舉義旗(1)(1 / 3)

話說袁蕊凱聽了譚嗣同的述說,答應發動兵變以護駕。然而就在他說著護架方案的同時,內心卻是暗喜,以為升官發財的機會終於到了。他仔細地掂量了一下光緒的斤兩,十分的明白他不是老佛爺的對手,於是陰謀在心中形成。見袁世凱很爽快地答應了自己的請求,譚嗣同以為事情已是辦:妥,十分得意,喜滋滋地離了袁府。一路離去,隻覺腳底生風,甚是有些飄飄欲仙之感了。“慈禧老嫗,嘿嘿,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平日裏作惡多端,沒想到也有今日吧!”他一路往回走,一路想入非非,他太興奮了,他沒想到袁世凱竟是如此大義忠君,如此直爽之人。他好像看到了慈禧慘死之相,又好像看到了“君主立憲”下強盛的中國了!同到家裏,靜候佳音,卻聽到了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光緒重病,慈禧親政等消息。

這些消息,幾乎把他譚嗣同擊倒了。於是他大罵了袁世凱“匹夫、小人”,也痛罵了慈禧“賤人!該死!”

且說袁世凱聽了譚嗣同的述說,當了譚嗣同的麵,表了硬態,內心卻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你譚嗣同又算哪蔸蔥哪蔸蒜呀?你光緒又有幾斤幾兩?”袁世凱清楚,在大清,盡管慈禧已經“還政”光緒,但是真“還政”了麼?抱光緒的大腿,還真不如拍慈禧的馬屁。他把譚嗣同所說的一切,添油加醋地報告了慈禧,自然他袁世凱便成了慈禧的大紅人了,他終於穿了草鞋在光緒的肚子上踩了過去,來到慈禧鋪了大紅地毯的殿堂。數年後袁世凱終於爬到了直隸總督大學士了。不久慈禧死了,光緒駕崩,把皇位傳給了溥儀。這溥儀即位做皇帝時,比當年光緒即位時還小,是由其父抱了登上龍椅的。

登基大典開始,這位幼童皇帝,坐在龍椅上時,見自己腳丫紅紅的一片頂子,亂哄哄地高呼萬歲,他何曾見過這樣的場麵?嚇得大哭起來,為了穩住陣腳,不至於讓溥儀的登基大典在哭聲中無聊地結束,這個阿瑪,就半哄半騙地逗了溥儀:“不哭,皇上不哭,快完了,不久就完了。”

這阿瑪,本來是指這煩瑣的登基儀式快完了,卻無意中讓他言中了大清的基業。果然,在溥儀登基不久,孫中山就在武昌舉起了義旗,是年乃一九一一年,農曆的辛亥年,曆史上把孫中山的起義喚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終於把大清的基業挖掉了,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卻讓袁tU:凱占了去,袁世凱做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卻並不急於新政,而是帶了文武要員,到北京郊外的天壇祭天祭地去了,大有新皇帝即位的模樣,野心勃勃地做起了“中華帝國”的皇帝夢來。本來讓袁世凱做大總統,許多軍政要員就很有意見。在雲南做督軍的蔡鍔,就曾公開反對過:“你袁世凱又有幾斤幾兩,又算哪蔸蔥哪蔸蒜呀?當年戊戌變法時,你袁世凱的表演還不夠麼?”

表示了不屑一顧之態。然而,袁世凱畢竟做成了大總統,偌大的一個中國,沒有一個頭兒,豈不是群龍無首的一盤散沙?

為了民族的利益,為避免再度的互相殘殺,蔡鍔終於違心地承認了袁世凱,而且通電全國,公開表示擁護袁世凱。見蔡鍔回心轉意,袁世凱大喜,對他通電嘉勉。但袁世凱清楚,蔡鍔的通電擁袁,絕對不是出於內心,而是出於對這個民族的愛戴,是出於避免流血和殘殺而違心做出的。他清楚,蔡鍔是一隻猛虎,一隻足以讓他袁世凱望而生畏、吼而膽怯的猛虎。

而雲南卻是深山,是叢林,讓他留在雲南,他袁世凱畢竟沒有安穩之日。打定了主意,就一紙調令發到了雲南,千請萬請,懇請蔡鍔來京協助大總統主政。袁世凱的如此作為,蔡鍔當然心知肚明,他清楚這是袁世凱的調虎離山之計。他也十分清楚,入了北京,就算袁世凱讓他做個副總統什麼的,也無所作為,況且讓他做副總統,是萬萬不可能的。到那時手無一兵一卒,豈不是虎落平陽了?他想過,固守雲南,成為一方諸侯,固然十分愜意,十分自由。然而袁世凱會善罷甘休麼?不會,絕對不會的。就有可能發起戰爭,豈不有違初衷?所以他決定接受袁世凱的委派離滇赴京。

蔡鍔決定接受袁世凱的委任,離開雲南而赴北京的消息一傳出,就引起了雲南政界十分的關注,他的部將、參謀、好友比肩接踵地前來勸說:“將軍真的要去北京麼?”

“真的。”蔡鍔很是從容地回答。

“袁世凱此人,難道將軍還不清楚?他可是一個朝三暮四的陰狠小人呀!”

“袁世凱召將軍此去,絕對不安好心,他是怕將軍在雲南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