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裏克·巴斯夏(1801-1850年)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最有名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經濟自由主義”的理論大師,自由貿易派的旗幟,還是樂觀主義的“經濟利益和諧論”的提出者和鼓吹者。
巴斯夏出生於法國南部釀酒地區的一個富商家庭。他早年隨叔父經商,並開始接觸到薩伊和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著作。1825年,24歲的巴斯夏獲得祖父遺產後成為釀酒業的大資本家。法國1830年革命後,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不久當選為繆格地區法官,後又作為本地區顧問。在七月王朝後巴斯夏遷居巴黎,從事經濟學寫作並讚成和倡導自由貿易。同時,他與英國同道者曼徹斯特學派聯係,在1846年創建了“法國爭取自由貿易協會”,並擔任該會秘書和協會的機關雜誌《自由貿易》的主編,寫過許多論文和小冊子,成為歐洲大陸主張自由貿易的代表人物。1848-184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期間,被選為製憲會議和立法會議的代表,這個時期,他以反對“社會主義”為姿態,寫了一些著作來反對空想社會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想。
巴斯夏著作很多,但最主要的代表性經濟學著作有《經濟論辯》(1847)和《經濟和諧》(1850)。《經濟和諧》這本書未最後完成,隻出版了第一卷。它的特點是宣揚經濟和諧,在此基礎上說明樂觀主義的勞資利益和諧的一致性。
服務價值論是“經濟和諧論”的理論基礎。巴斯夏認為服務的交換是人類的最高法則:前資本主義社會是人為的、不自然的,資本主義社會是和諧的、自然的社會組織。在這個社會中,和諧的建立是以交換為基礎的,這種交換方式就是相互服務。服務,就是為滿足別人欲望而做出的努力。就是說,人們通過交換,互相幫助,互相替代工作,從而提供相互的服務。同時價值存在於相互服務的比較評價之中。所謂價值,就是交換著的兩種服務之間的關係,它反映服務提供者所做的努力和服務接受者所節省的努力。他反對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價值論把勞動理解為物質財富的生產過程是錯誤的,勞動是一種努力、緊張。他強調價值量隻與服務承受者因交換而節省下來的勞動或努力存在著的比例關係,他認為這是對李嘉圖觀點的重大修正,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政治經濟學上的難題。
巴斯夏提出,在自由放任的條件下,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不能強迫人去做不利的買賣,而買賣雙方的利益告訴人們,交換總是以等價為基礎的。等價交換是一種公道的交換,這就說明人類社會的利益是和諧的。在巴斯夏的服務價值理論中用到了薩伊經濟理論中的“服務”概念。在薩伊那裏,服務是指對效用的創造,在巴斯夏這裏,服務是指替服務承受者所節約的努力,他們都抽掉了商品價值決定中所包含的經濟關係。同時巴斯夏完全否定了商品的勞動生產過程,以此來否定由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各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