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外交
塔夫脫就任美國總統時,美國已從1907年經濟低穀中走了出來,工農業生產開始回升。這種上漲一直持續到1913年。在1909年,美國壟斷 資本的發展也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一年大公司占企業總數的25%以上,其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0%。美國企業家迫切希望將大量的剩餘資本投放國外市場,以獲取更大的利潤。塔夫脫的“金元外交”就是適應這種經濟形勢而提出來的。他的國務卿菲蘭德·諾克斯出身於金融世家,曾先後任大公司律師、董事、卡內基鋼鐵公司總顧問和參議員、聯邦總檢察長等職。他的口號是:“每一個外交官都應是一個商人”,“今天的外交是為貿易效力的”,他認為美國應該勇敢地奉行擴大對外貿易的政策。塔夫脫和諾克斯極力主張美國應加強在前往巴拿馬運河的各過道地區的勢力,這就要求製定一種新的、與“大棒外交”不同的“金元外交”政策,即通過美國私人銀行資本取代歐洲的特許權所有者和債權人,從而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霸權地位。那個地區,在諾克斯看來,“革命歪風和財政崩潰恰恰是最劇烈的……對我來說,是最危險的地方。”
諾克斯任國務卿後不久,就試圖勸說美國銀行家接管洪都拉斯所欠英國的債務。1911年,他與洪都拉斯公使簽訂條約,由美國銀行家償付該國外債,並由美國托管該國海關。但是,洪都拉斯政府拒不批準條約。在此之前,諾克斯說服4家紐約金融公司投資於海地的國民銀行,以穩定這個黑人共和國的貨幣製度。
塔夫脫政府在加勒比海地區最重要的“金元外交”活動是對尼加拉瓜的幹涉。當時尼加拉瓜處於何塞·塞拉亞的獨裁統治之下,他對美國懷有宿怨,排斥美國的經濟勢力,同時奉行親英的政策。1909年秋,尼加拉瓜爆發了反對塞拉亞統治的革命,美國對起義者在經濟上給予大力支持,並公開譴責塞拉亞是“尼加拉瓜曆史上的汙點”,派出海軍陸戰隊到該國的布盧菲爾茲城去保護外僑和財產。由於美國政府的幹涉,塞拉亞被推翻,屬於匹茲堡壟斷資本家的美國———尼加拉瓜特許公司前秘書阿多爾福·迪亞斯成為總統。
諾克斯於是迅速采取行動,將尼加拉瓜完全置於美國控製之下。
1911年6月,他和尼加拉瓜公使簽訂條約,由兩個紐約金融公司為尼加拉瓜償還外債,以尼加拉瓜關稅作抵押,並允許美國在尼加拉瓜建立銀行和鐵路。參議院民主黨人反對批準這項條約,但是在諾克斯的請求下,紐約的銀行家們預付給尼加拉瓜150萬美元,以換取它國家鐵路和國民銀行的多數股份並加以控製,由各銀行任命一個美國人為尼加拉瓜海關總監。
不久,塔夫脫政府利用向尼加拉瓜提供貸款的便利,迫使其同意給予美國在其境內建造運河的特權和租借豐塞卡灣及大、小科恩島為期99年的權利。為了維護迪亞斯傀儡政權和鎮壓尼加拉瓜人民的反抗,美國政府在1912~1933年的絕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在尼加拉瓜駐紮著海軍陸戰隊。尼加拉瓜事實上成了美國的第二個古巴。
美國在遠東實行金元外交的目的,幾乎像在加勒比海一樣野心勃勃。塔夫脫政府所采取的第一個重大步驟便是強行加入湖廣鐵路借款。這一借款原是由英、法、德三國銀行家籌劃的,並於1909年6月同督辦粵漢鐵路兼督辦鄂境川漢鐵路大臣張之洞的代表簽訂了借款初步合同。但塔夫脫政府一心要讓美國銀行參加進去,在遭到上述三國反對後,塔夫脫親自致電清政府官員,表示他對於美國資本開發中國,“具有強烈的個人興趣”,要求中國作全盤考慮,以求“達到兩國都滿意的結果”。由於美國的壓力,清政府一時未敢立即批準向英、法、德借款的合同。
當時,英、法、德三國內部對於湖廣鐵路借款各懷鬼胎,它們之間矛盾重重,這種情況下它們最終隻好接受了美國的要求。1910年5月,英、法、德、美四國在巴黎達到協議。一年後,清政府批準了《湖廣鐵路借款合同》。該合同的主要內容是:“5厘利息金鎊借款”,“數目係600萬鎊”,期限為40年。借款以鐵路產業本身及其收入為擔保,並以兩湖百貨厘金等作抵押。但是,由於它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抵製,加上其他方麵的原因,美國並沒有在這項計劃上獲得成功,威爾遜上台後於1913年3月宣布撤出國際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