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1974年8月,丁肇中的實驗取得了成功。丁肇中興奮極了,但這位嚴謹慎重的學者並沒有立即宣布這一項成果。從8月到10月,他帶領其他實驗室人員又反複進行實驗,直到取得了無懈可擊的數據,才於11月1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這一驚人的成果。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赴瑞典皇家學院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從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頒發到1976年的76年間,丁肇中是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他翻閱了以往的諾貝爾獎得主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的獲獎者答詞中,竟沒有一份是用中文書寫的,這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丁肇中決定用中文來書寫他的答謝詞,但這一舉動卻遭到多方麵的反對。最先出來反對的是美國有關方麵的一位官員,他對丁肇中說:“你已經加入了美國籍,成了美國公民,因此用英文書寫是理所當然的。”丁肇中回應道:“不錯,我加入了美國國籍,成了美國公民,但我領獎的地點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國,因此用什麼文字書寫是我的自由。”那位官員無言以對,隻得讓步。美國官員勸說無效後,負責頒發諾貝爾獎的一位人士又給丁肇中出了一個難題。他說,你要是用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文字書寫,我都可以打印散發,但如果用中文書寫就難以效勞了,因為我這裏沒有中文打字機。丁肇中聽了這個小小的刁難之後笑著說:“這很好辦,沒有中文打字機,我可以用手寫,然後我請你代為複印。”丁肇中的執著終於感化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份用中文書寫的答詞也就載入了諾貝爾獎的史冊。

發現J粒子以後,丁肇中並未滿足,在他看來,人生隻有不停的奮鬥與拚搏才會有意義。1989年2月20日,香港有關報刊報道:力求突破有望再拿諾貝爾獎——丁肇中領導400名科學家尋找宇宙基本結構。

目前,丁肇中正在日內瓦主持建造一個龐大的實驗場,準備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實驗。其目的是要揭開宇宙的構造之謎。實驗名稱為L3實驗,這次會聚了美國、俄羅斯、中國內地和台灣省、印度、東西歐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四百多位科學家進行合作研究。據稱,如果這項研究取得成功,丁肇中有望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