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人中龍鳳(2 / 2)

女媧、伏羲、燧人,太古時期的三皇,他們的背後,是璀璨奪目的中國古老文明。女媧、伏羲生活的長江下遊及淮河流域,正是考古發掘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區。燧人氏生活的黃河中遊,正是考古發掘的仰韶文化區。

事實上,龍鳳圖騰在最初形成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相互融合。華胥在雷澤感雷神之跡而生育的,除了伏羲,還有太昊。太昊姓風,也就是鳳。太昊時母係下傳,姓母姓,可知其母華胥氏族為鳳圖騰係統。伏羲、太昊的母係是鳳圖騰,父係是龍圖騰,於是雷公幻化為龍身、鳥喙、人麵;太昊鳳姓,卻以龍為各官,為東方青帝,東王公。伏羲龍虎圖騰的一支向北向西遷徙,不但帶去了伏羲女媧的傳說,而且形成了西王母部族。西王母"人麵虎身"、"豹尾虎齒而善嘯",以龍虎為坐騎,一個在長江下遊,一個在陝甘青地區;一邊是東王公,一邊是西王母,對應的是伏羲和女媧。也許,僅血緣的連線還不足以構成一個偉大的民族,於是,氏族公社後期出現了戰爭,黃帝與炎帝三次大戰於阪原之野。黃帝祖居於黃土高原,以天黿(轉音為軒轅)為圖騰,屬於龍圖騰的係統,黃帝族是融合了諸多氏族的一個龐大的部落聯盟。傳說黃帝住在古老的昆侖山。山上立有開明獸,九首、虎身人麵,這是九個龍虎圖騰氏族的結合。開明獸西麵有鳳凰、鸞鳥,頭頂蛇,腳踩蛇,胸前掛蛇,這是龍鳳圖騰氏族的結合;開明獸南麵北麵有各種各樣的鳥,包括六頭的樹鳥,還有蛟、蝮、蛇、豹等,這又是鳳圖騰氏族的結合與龍圖騰氏族的結合。

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後裔的一個支派蚩尤不服,又與黃帝在涿鹿大戰三年。蚩尤是蛇的象形,黃帝戰勝蚩尤後,其天黿圖騰升格為龍。這隻龍是吸收了蚩尤蛇圖騰之後,龜蛇合體、蛇繞龜身的玄武龍。

龍圖騰後來又有諸多變化,最終演變成牛頭、象鼻、鹿角、馬鬃、蛇軀、鱗身、鱷棘、魚尾、鷹爪、龜足,能呼風喚雨、行雲播霧,水中遊、雲中飛、陸上行,變幻無窮的神物。

鳳圖騰也有諸多衍變,在經曆了玄鳥、朱雀階段後,鳳成了"鴻前而麟後,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頷而雞喙,集丹鳳(朱雀與錦雞類同太陽複合而演變的)、青鸞(似鳳而白纓,火離為孔雀)、白鳳、鯤鵬(鸛、鶴、鷺鷥、天鵝與魚類複合而演變的)等百鳥華彩於一身,現則天下大安寧的神鳥、祥瑞之鳥。

無數種圖騰複合的龍,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主圖騰神;無數種圖騰複合的鳳,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輔圖騰神。隨著年代的推移,龍與鳳不斷融合、積澱,不斷出現龍鳳合一的趨勢。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元、特別是清,將鳳尾移到龍尾上,使龍爪似翼非翼、似爪非爪;將龍爪移到鳳身上,使之似獸足非獸足,似鳥爪非鳥爪。

龍與鳳,最終超越了圖騰,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征。白山黑水,是東夷鳳族的故土之一。滿族傳說,他們的始祖布庫裏雍順,是仙女吞食神鵲銜來的紅果後孕育而生的,說明他們也是鳳族的一支。數千年來中原龍鳳幾度碰撞、幾度融合、幾度騰飛,到明末,已是龍鍾老態。而從東北入關君臨天下的,卻是剛剛進入封建農奴製社會的滿族--一隻新的、迎風展翅的雛鳳。

龍鳳文化新的碰撞,一方恢弘凝重,但耽於末世,趨於腐敗;一方生機勃發,卻尚未脫盡野蠻。

龍鳳文化新的碰撞,新的融合,新的騰飛。然而,盡管是新的碰撞、新的融合、新的騰飛,卻無法突破舊的格局、舊的軌道、舊的歸宿。在十七世紀世界變革的大潮麵前,中國龍鳳文化的這種新與舊,終歸於舊。這是龍與鳳的悲劇和劫難,這是人中龍鳳的悲劇和劫難。這是不可逃脫的悲劇和劫難,不可逃脫,是說命運。命運並非冥冥中神之所主,命運是曆史、客觀、規律使然。人與命運抗爭,體現了隻有人才具有的偉大。偉大的人難逃命運之神的左右,說明即使是偉人,在命運麵前也同樣渺小。

偉大而渺小的人,為人的偉大而渺小所震撼、困惑、激奮。曆史,就在人的震撼、困惑、激奮中,被創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