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龍騰鳳翔(2)(1 / 3)

聖旨飛傳,清軍立即主動單方麵停火撤軍,向雅克薩城內送糧送醫。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魄,包容天地的博大胸懷。唯有禮義之邦、泱泱大國的龍的文化,能有如此之大手筆,大模樣。康熙以戰勝者的身份,表現出希望以談判解決中俄邊境爭端的絕大誠意;以戰勝者的身份——兩次漂亮的雅克薩之戰,迫使沙俄代表坐到了談判桌前。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至二十四日,中俄使團在尼布楚正式舉行邊界談判。以領侍內大臣索額圖和都統、皇舅佟國綱為首的清方使團臨行前,康熙曾向他們交代了談判的基本原則和需堅持的嚴正立場。他說:“恒滾、牛滿等江及精奇裏江口俱合流於黑龍江,環江左右,均係我鄂倫春、奇勒爾、畢喇爾等人民及赫哲、飛牙喀所居之地。若不盡取之,邊民終不獲安。朕以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俄羅斯。我之逃人根特木爾等三佐領、及續逃一二人,悉應向彼索還。如俄羅斯遵諭而行,即歸彼逃人及我大兵所俘獲、招撫者,與之劃定疆界,準其通使貿易。否則爾等即還,不便與彼議和。”

由於此時北方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援下攻占了喀爾喀部,平準之戰已不可免,為避免兩麵作戰,避免噶爾丹與沙俄進一步勾結,康熙又曾向他們布置了可以作讓步的通融之處:“以尼布楚為界,俄羅斯貿易無棲托之處,恐其難以接受。你等開始仍要堅持以尼布楚為界,如對方一定懇求尼布楚,最後可退到以額爾古納為界。”

此時,清方使團威嚴沉毅、一字排開,端坐在沒有儀仗、沒有鼓樂、沒有陳設、樸素無華的黑色帳篷中,用詫異不解、寬宏大量甚至略帶憐憫的眼光,注視對麵豪華帳篷中以戈洛文為首的俄國使團的小醜表演。

戈洛文等三名俄使衣飾華麗,神態傲慢。在排場的儀仗、喧囂的鼓樂陪襯下,他們時而毫無根據地咬定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即為沙皇陛下所有”;時而倒打一耙,指責中國“突然派兵侵犯沙皇陛下國界”,要求中國賠償俄國損失,懲辦有關人員;時而聲色俱厲,訛詐勒索;時而軟磨硬泡,討價還價……伸拳跳腳、撒潑耍賴、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中國使團列舉確鑿事實,嚴正駁斥了俄國使臣的無恥讕言,指出黑龍江流域自古是中國的領土,俄國多年以來侵犯其地,燒殺劫掠,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方進行自衛還擊,“挑起戰端”的責任全在俄國。聲明中國為了實現黑龍江流域的和平,與俄達成協定,隻談邊界的劃分,不提“懲凶”和賠償的要求。

鐵證如山,俄國使團理虧詞窮,啞口無言。當中國使團作出重大讓步——準備出讓尼布楚,而戈洛文等雖已達到目的、卻仍玩弄外交手段、勒索不已時,尼布楚附近約六七千喀爾喀人樹起了反抗俄國侵略者的義旗。俄使不敢繼續拖延,終於同中國使團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條約六款,劃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俄國撤出雅克薩及所有它在中國境內的軍隊和據點;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是中國領土;規定了越界人員的處理、中俄貿易等。這完全符合世界公認的國際法原則。

試想,若是末期的明朝,若是那露出了下世光景的老邁迂腐之龍,可能打勝這場自衛戰爭嗎?可能以唯我獨尊、萬國歸宗、萬物皆備的泱泱天朝大國,同一個外番夷狄坐下來平等談判邊界問題,並以局部讓步求得一紙相對公平的和約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以康熙為代表的滿民族,剛剛進入封建社會而處上升狀的滿民族,保留某些“鳳”的視點和思維方式的滿民族,為老邁迂腐之龍插上了鳳的雙翼,使它麵對新的世勢有新的騰飛。

沙俄侵略勢頭受阻,康熙加強了對東北邊疆的有效防禦、管理與建設,東北邊疆底定。鳳翼龍翔,龍為主體。曆史記下了龍的力量和風度。

高傲,而且藝術。親征準噶爾十七世紀的邊疆,擺在康熙麵前的,除了東北沙俄的入侵問題,還有西北準噶爾部噶爾丹民族分裂勢力的叛亂問題。

從全球角度看,噶爾丹之亂是沙俄等外國侵略擴張勢力蠶食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噶爾丹正是受到了沙俄侵略擴張勢力的支援而肆無忌憚;從中國角度看,東北、西北北部,都是邊疆,都涉及北方民族,都有一個如何平定、如何實現有效管理的問題。

康熙是龍,武裝平叛,勢在必行。康熙與他的民族又是鳳——北方少數民族中的一員,這使得他的平叛,他對邊疆民族問題的解決與處理,放射出獨特的光彩。準噶爾是漠西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按:清初蒙古族分為外藩蒙古、喀爾喀蒙古和厄魯特蒙古。外藩蒙古即漠南蒙古,又稱內劄薩克蒙古、內蒙;喀爾喀蒙古即漠北蒙古,又稱外劄薩克蒙古、外蒙;厄魯特蒙古即漠西蒙古),遊牧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伊犁河流域。

康熙九年(1677年),準噶爾內部紛爭,首領僧格被刺,僧格同母弟、自幼在西藏當喇嘛的噶爾丹聞訊即刻趕回,以為兄報仇為名,組織僧格舊部,並從和碩特部(亦為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嶽父鄂爾齊圖車臣汗那裏借兵,驅除了僧格的敵人;接著,轉過身來殺掉僧格之子索諾木阿拉布坦,囚禁叔父楚虎爾烏巴什,奪取了準噶爾部統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