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2 / 2)

第二,學術是個人自立和國家富強的根本。

一九二九年,正在上海擔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參加了當年的畢業典禮。他對同學們說:你們就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你們,隻好送你們一句話:“不要拋棄學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學問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自己”。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研究學問,就難成大器。值得注意的是,胡適始終認為要想讓國家富強,首先要每一個人自立。個人要自立,自古以來隻有“華山一條路”,那就是研究學問!他的這種觀點堅持了一輩子。直到晚年,他還在許多場合對青少年講過類似的話。

第三,研究學術是追求真理、辨別是非的必由之路。

與上述三位相比,竺可楨也持有同樣理念。一九三六年,竺可楨擔任浙江大學校長。那年五月,他在就職典禮上批評了隻重知識灌輸、忽視人格培養的傾向之後,又明確指出:“大學的目的,不在於使大學生能賺得麵包,而在於使他吃起麵包來滋味能夠特別好。”他還說:大學是培養領袖人才的地方,大學生學成後不僅要自己有飯吃,還要大家有飯吃。此外,竺可楨還多次強調研究學問要“隻問是非,不計利害”。如今的大學生被譏為有知識沒文化、有教育沒教養,究其原因,與他們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關。

近年來排行榜已經泛濫成災。“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問世後,還有許多大學排行榜紛紛出籠。這就提醒我們,大學究竟是把研究學問作為天職,還是把造富與排行作為目的,這是一個需要討論的大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如此下去,所謂建立和諧社會就會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