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京城來信(1 / 1)

京城,

這座曾經繁華昌盛的大都市,如今卻被一片淒慘景象所籠罩。

城外四周縣城、田野,餓殍遍地,那些骨瘦如柴、麵容憔悴的人們倒臥在路邊,生命之火逐漸熄滅。

狂風呼嘯著吹過,帶來陣陣寒意,冰冷的雨點無情地打落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

城內更是一片蕭條,昔日熱鬧非凡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商鋪關門大吉,百姓們緊閉家門,不敢輕易外出。

造成這一慘狀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外蒙古人的入侵。

三年前,外蒙古上來了一位新的可汗,叫可可托,此人精明強幹,短短幾年統一了外蒙古,又厲兵秣馬占下了東北大部。

現在他們的軍隊氣勢洶洶,已然兵臨城下,其先鋒部隊甚至已抵達順義一帶。

這些野蠻的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給當地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不僅如此,他們還狂妄地提出條件,要求將和碩公主送去和親,並索要高達三百萬兩白銀作為賠償,否則絕不退兵。

麵對如此蠻橫無理的要求,滿朝文武百官竟無一人敢於挺身而出,承擔起救國救民的重任,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而另一件讓局勢雪上加霜之事,則是源自山西崛起的白蓮教。

這個教派勢力不斷擴張,日漸壯大,且在京城內部積極發展教徒,其聲威浩蕩,不可小覷。

他們自山西起兵以來,一路上勢如破竹,接連攻陷多個州府縣衙。

令人震驚的是,他們居然成功混入豐台大營,並長驅直入進入內城。

占據了有利地形後,他們公然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意圖煽動民眾反抗朝廷統治。

更為嚴重的是,據說白蓮教還妄圖與外蒙古勾結,內外呼應,共同推翻政權。

此時的乾隆皇帝年事已高,早已不複當年的雄才大略。

他對政務的處理漸漸力不從心,甚至出現荒廢之象。

而幾位太子阿哥也是庸碌無能,整日隻知爭權奪利,絲毫不顧國家安危。

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國家都仿佛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搖搖欲墜。

在這千鈞一發、生死存亡之際,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眾大臣皆麵露憂色,而身為三朝元老的張廷玉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的身影——蘇乞兒!

想當年,他曾與這位青年才俊在京城中有過數麵之緣。

那時的蘇乞兒雖身無分文,但眉宇間透露出的聰慧機敏以及那侃侃而談時展現出的雄才大略都令張廷玉為之驚歎不已。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張廷玉越發堅信,若要拯救如今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王朝,非蘇乞兒不可!

此人不僅智慧過人,且深諳兵法韜略,更難能可貴的是,其擁有統率數十萬大軍衝鋒陷陣的將帥之才。

於是乎,張廷玉決定抓住啟用這個人,賭上一把。

待到上朝間隙之時,張廷玉瞅準時機,避開眾人耳目,悄悄地來到乾隆皇帝身邊。

君臣二人一番耳語過後,乾隆微微頷首,表示默許。

得到聖上旨意的張廷玉如獲至寶,趕忙回到自己的值房,奮筆疾書,寫下一封言辭懇切、十萬火急的書信。

信中詳述當前局勢之危急,並懇請蘇乞兒能夠放下一切事務,速速入京共商救國良策。

寫完後,他立即差遣親信將此信以最快速度送出,期盼著蘇乞兒早日到來,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