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田裏的稻子一片金黃,眼看就要收割了。這時,齊白石正在學《論語》,按照當時農村學堂的規矩,到了秋收的季節,學堂是要放假的,恰好這個時候齊白石又生病了,齊家父母就讓他在家休息一段時間。
那一年年底,齊白石的母親又生了三弟,齊家的收成也不好,幾乎窮得沒有糧食吃了,而齊白石的祖父也生病了。為了多掙錢,齊十爺的兒子齊貰政到外邊幹零活去了,家裏人手不夠用,周氏等到齊白石病好了,就對他說:“現在你長大了,家裏這麼忙,就先不要上學了,等糊住了嘴再說吧!”
這樣,讀書不到一年的齊白石就輟學了。
此時的齊白石已經不是一個光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閑漢了,他在家幫著挑水、種菜、掃地、放牛,閑著就帶看自己的兩個弟弟。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上山砍柴,砍了柴,不僅自己家裏有柴燒了,還可以賣錢,補助家用。
齊白石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砍柴。鄰居的小夥伴,和他歲數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很多,不久,他們便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和小夥伴砍柴時候,他又找到了一本祖父記賬的舊賬簿,把賬簿拆開,在這本賬簿的背麵繼續偷偷畫畫。
齊白石也沒有忘記讀書,他牢記著外祖父的話,讀書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的,也是能夠做到的。所以,就算是他在幫著家裏做事的時候,雖然一天到晚忙得非常辛苦,他也要抽出時間,把外祖父教過自己的幾本書,從頭到尾,一遍一遍地溫習。
輪到齊白石出去放牛的日子,他的身上都帶著一兩本書,等牛在山上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看書。
放牛回來,吃了晚飯以後,齊白石又坐在油燈前頭看書。有時候,家裏沒有錢買油,他找一些樹枝來燒,就坐在柴火前麵念書。
在學堂念書的時候,齊白石的《論語》還沒有讀完,回家後,他用空閑的時候自己學習《論語》,有不認識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就趁放牛的時候,繞道到外祖父那邊去向他請教。
一天,齊白石上山放牛,正好遇到外公。他急忙從牛背上跳下來,取下掛在牛角的書本,把牛栓在樹幹上,快步走到外公前麵,深深的向外公鞠了一躬說:“外公好!”
周雨若笑吟吟地握著外孫的手說:“好好好!”當他看著齊白石手中的書,他關切地說:“阿芝啊,看你放牛都帶著書,不忘讀書,外公真高興啊……”
不等外公說完,齊白石連忙說:“是的,外公,我正讀著《論語》呢,隻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看不明白,所以特意劃了記號,今天專門趁放牛的機會繞道過來詢問您。”說著,齊白石拿出書,把自己劃的記號一一指給外公看。
周雨若和外孫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了下來,開始看齊白石指出的不懂之處。他反複地為齊白石講解每一個記號的含義、要點,同時,也把每篇文章的大概提示講給外孫。
在講解的過程中,周雨若還強調了自己對這些文章的看法和見解,並告訴外孫,不管看什麼書,都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因為別人告訴你文章的中心是什麼自己就認為是什麼。
外公的一番講解令齊白石茅塞頓開。他靜靜地聽著,不時地點頭、提問。
外公把書中的知識講完了,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似地,對外孫說:“對了,你現在還畫畫嗎?”
齊白石知道外公是不讚成自己畫畫的,他有些緊張地低下了頭,但他又不願意欺騙外祖父,便不好意思地回答:“嗯,我還在經常畫,我已經改不了這個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