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小考中物理成績優異的梓實,被眾人一致推選為物理課代表。
什麼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電磁現象的本質、物質熱運動的宏觀表現、光波衍射、小孔成像……之類的,實在讓人頭疼至極。雖然上課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但是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大家都覺得學習它對現實生活毫無用處,許多人的課本甚至連封膜都未拆開。
也幸好,這門課的成績並不計在升學考核之內。
梓實卻是真正對物理學著了迷,不意間萌芽的情愫熹微且未明,被暫時壓置在心之一隅,迷戀於探索物理之海,她四處搜羅可能相關的著作來閱讀。
因此有了與榊雅人在圖書館的第一次課後相遇。
“作為一位老師,我想說我並不推薦你看這些書。”指尖滑過《宇宙的琴弦》時,頭頂突兀傳來的清朗男音把少女嚇了一跳。
這是三月的一個下午,日曜日,休息日。
隻屬於梓實一個人的圖書館——她原本以為隻有她一個人。
圖書館那巨大的落地窗占據了幾乎連通一至四樓的整麵牆壁,淺金色的陽光下,一簇簇盛放的櫻花在晴暖的春風中簌簌下落。這樣的櫻時節,大家都更願意待在戶外。
“榊老師?”梓實轉過身,微微仰頭望著他。
眼看男人近古銅色、極盡風霜磨礪感覺的手指捏住那本書的書脊,輕輕抽了出來,隨意翻了一兩頁後又放進自己的書袋,她不甘地輕輕咬住了下唇。“為什麼?”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超弦理論,對於缺乏相對論和量子論知識的讀者來說,隻是浪費精力。雖然作者的文筆極富才情,善用各種妙比手法將深奧的理論化繁入簡,但是……”
說話間,榊雅人慢慢地轉過書架,在另一邊找到一本書,重新走回來。“這是跟《琴弦》同一係列的《宇宙的結構》,作者為同一人,布賴恩·格林——這本書更適合你的基礎。總不能人家用針尖上的天使來比喻時,你卻連‘天使’是什麼都不知道吧?”
將書遞給梓實,他轉身一步步離開:“再說一遍,我並不推薦年輕人看這些。”
“……”梓實托著厚重的磚頭書愣愣地。
“幸福即是無知。”
在榊雅人的身影消失後,梓實坐在靠窗的位置,鄭重其事地打開這本全名叫《宇宙的結構——空間、時間以及真實性的意義》的書。
櫻花紛飛的光影交錯拂過她稚嫩清澀的臉龐,隻見書頁中赫然浮現一句話。
——“隻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
觸目驚心!!!
總結起來,《宇宙的結構》主要是為了講述三件事:宇宙、人類,以及存在主義。
作者從第一代的宇宙理論講起,由淺入深,以記敘的手法分別描述了科學家們不斷地建立對宇宙的猜想、證實猜想、確定理論、後人又接續推翻前人理論、重新建立猜想辯證等一係列的過程,遍述了經典物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學、光學……等物理有史以來的各種研究結論。
狀似不經意卻引人深思的句子,無處不在,例如——
不需要介質就能傳播的光,其實是一位孤獨的旅行者;
牛頓認為絕對空間除了有實體物質外,還存在不可見的“神的意誌”;
時間的存在和流逝與外界的任何事物無關;
事物隻能這樣開始那樣結束,而不能那樣開始這樣結束,這是宇宙發出的時間之箭。這段隻往不返的生命旅程,盡頭除了消逝,別無它物;
身體和大腦本是最原始的混沌,而其中儲存著的記憶、知識和技能,甚至包括記憶中的過去,可能都從未真的發生過。隻是結果已經清晰呈現的未來,令你相信過去的必然存在……
然而,書的結尾仍舊謎團重重。
關於天文學,最先進的研究理論應截止至21世紀初,其後一切研究,皆因戰爭嘎然而止。
這場戰爭持續了一百年之久,世界文明處於集體停滯狀態,甚至倒退回戰前五十年。人和人的戰爭終於結束了,人類開始進入休養期,不過百年時間,變異物種崛起,掀起新的血腥殺戮。這次的形勢比上一次大戰更加嚴峻,因為使用熱兵器對付它們完全無效。無論受了多重的傷,甚至是身體被爆成肉沫,這些怪物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完全複原。
軍隊成了廢物。所有人才都被網羅到治喪局進行生化研究。不久,首批被稱作“十方”的年輕戰士走上戰場。那一役全軍覆沒,但是他們的犧牲讓人類看到了微渺的生之希望。
在東亞灣飄浮成海的冰渣間,有一種“繭”狀的無名生物——因為無法確定神秘的它究竟是何物,隻能姑且視作某種“生物”——將它們植入人體,宿主將獲得與變異生物抗衡的力量。人類好不容易恢複了些許信心,卻遭遇第二輪打擊。這些作為容器而存在的強大戰士,在大綻光華之後,陸陸續續地慘死。
這是梓實能從曆史課本裏了解到的人類近代史。到此,編者隻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述人器的死亡景象。顯而易見,是不容樂觀的結局。人類的肉體,畢竟還是太脆弱了啊。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讀完《宇宙的結構》,梓實不舍地撫摸著老舊的書皮,感歎自己有生之年將渾噩終老。她的遺憾多到,此刻竟情不自禁地認為,假若十歲那年的人器甄選會,她的戶籍被抽中成為候選“十方”,應當會看到跟現在不一樣的世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