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曾發過一個輩字的說明。介紹了輩字形成的曆史,但所引用的資料有誤,現根據曲阜市檔案館編《孔子與曲阜》一書所載資料糾正如下:
1.五十八代孔公鑒於洪武三十三(1400 年)襲封衍聖公時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五十八代至六十五代)。行輩初賜於洪武三十三年,後人誤認為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實際朱元璋崩於洪武三十一年,因太子早卒,太孫朱允炆嗣位,次年改元“建文”,為惠帝。惠帝於建文二年(1400年)命孔公鑒襲封時欽賜八字行輩(孔林內孔公鑒“神道銘碑”中有明確記載),但為什麼賜行輩之年作“洪武三十三年”呢?原來惠帝以太孫登基後,太祖四皇子燕王朱棣不服,誓師抗命,南下“清君側”,至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取代惠帝,自立為君,削“建文”年號,將惠帝在位四年的年號,一律改按“洪武”年號順延,次年方改為“永樂”,所以建文二年恰為“洪武三十三年”。成書於永樂年間的《孔庭摘要》不敢不以此例書寫紀年,以致後人以為孔氏行輩是朱元璋所賜。
2.明末衍聖公孔胤植於崇禎二年編定的十字是:興(起)毓(鍾)傳(振)繼(體)廣(京)昭(顯)憲(法)慶(澤)繁(羽)祥(瑞)上奏題準,出示曉諭。
3.《續修曲阜縣誌-聖賢誌》記載:“清同治二年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又立行輩十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4.最後二十個字無錯,但有文獻記載“彝”為“懿”、“常”為“長”、“緒”為“續”者。
濟南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