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得天獨厚的音樂天賦(1 / 3)

人們認為:我的藝術創作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錯誤的。沒有人像我那樣在作曲上花費了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沒有一位大師的作品我沒有再三地研究過。

——莫紮特

1756年1月27日,星期日,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市在嚴冬裏顫抖著。

在格特賴德巷的一棟米黃色的五層樓的分租公寓的第三層樓房中,一個小生命在經過一番危險之後終於降生了。

第二天清早,這個羸弱的嬰兒被包在羊毛裏,在大雪中送到了附近的多姆普萊茨山上的巴羅克教堂。凜冽的寒風像利刃一樣從峰巒之間呼嘯而下,猛撲到教堂門口,給那些橫眉怒目的聖徒雕像裹上了白色的長袍。教堂內,高高聳立的方柱使跪在地上的幾個教徒顯得低矮渺小。

在聖母瑪利亞像前,洗禮儀式正在進行著。高高的鐵製洗禮盤敞著蓋子,裏麵灌滿了冰涼刺骨的聖水。當聖水澆到那嬰兒身上時,嬰兒發出了陣陣尖叫。儀式很快就做完了,牧師給這個新生的嬰兒賜名翰內斯·克裏索斯托馬斯·沃爾夫岡格斯·特奧菲勒斯。特奧菲勒斯譯成德語是戈特利布,在去意大利旅行一趟後又變成了意大利語中的阿梅丟斯。由此便產生了“沃爾夫岡·阿梅德·莫紮特”這個署名。

莫紮特的父親生於1719年,其雙親都是敦厚樸實的裝訂工人。在他年輕的時候,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前程,他從家鄉奧茨堡來到了薩爾茨堡。由於他會拉小提琴和作曲,很快就在宮廷中謀得了個職位。

1747年時,他以宮廷作曲家和宮廷樂隊副指揮的身份和宮廷裏一位非教職官員的女兒結了婚。他雖然有一份固定收入,但稍嫌拮據。他追求了她很長時間,而且非常忠實,這才贏得了她的芳心,對此他不無得意地說:“好事多磨呀!”

莫紮特的母親性情溫柔、開朗,有著真正的薩爾茨堡人天生的詼諧感,但她一無所長。她能傳給兒子莫紮特的唯有樂觀、幽默的性格和寬厚質樸的品質。這種品質使莫紮特不以自己的天才而自負,既顯得風度翩翩,又能禮貌和善地待人。她是個篤信天主教的賢妻,絕對信任丈夫,對他的打算和固執的看法從不提出疑問,總是言聽計從。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忙家務和照看7年中接連降生的7個孩子。7個孩子中夭折了5個,隻剩下1751年7月30日生的瑪麗安妮(南內爾)和最小的莫紮特。

莫紮特剛一降生就到教堂去的那一趟居然沒有使他喪命,這可令人驚奇。人們都說利奧波德(莫紮特父親)和安娜·瑪麗亞(莫紮特母親)是薩爾茨堡最漂亮的一對夫妻,他們的孩子也很可能繼承父母的好容貌。

但莫紮特由於幼年就聰明絕頂,弄得長才不長貌,小時還挺水靈,長大後反而相貌平平了。

莫紮特的家離宮廷教堂不遠,父親每天都去那裏上班。街上一座古老的牌樓通向洛赫爾廣場。廣場中間照例有一口井,供給周圍的居民用水。家庭主婦們都到這裏來洗衣服、聊天。

莫紮特一家住著兩間居室和一間客廳的房子。客廳的天花板很低,有3扇正對著洛赫爾廣場的窗戶,窗台上琳琅滿目地擺著花草。籠子裏的金絲雀對人們善意的引逗報以愉快的啼囀。

每當家裏來客人時,母親都會把客人領到方形的客廳,然後在煮咖啡的同時,把南內爾和莫紮特召喚出來與客人相見。

南內爾是個文靜的小姑娘,她比莫紮特大4歲。她身材纖細,臉上總帶著嚴肅的表情。她有著莫紮特家族的特征:寬闊的前額,從容的藍灰色大眼睛,漂亮的金發。

莫紮特到4歲時,長得圓滾滾的,眉眼長得酷似姐姐,腦袋出奇的大。

他蹦蹦跳跳地跑到母親跟前,爬到她的大腿上,吻了她,在她的麵頰上摩挲幾下,然後就竄到客人的大腿上,重複一遍剛才的動作,待這一切都做完了以後,一溜小跑到了南內爾身邊。

客人們喝著咖啡,看著莫紮特和姐姐一邊唱著歌,一邊繞著屋子互相追逐。等在樂隊當副指揮的父親幹完一天的工作回來後,家裏頓時熱鬧了起來。

家裏的氣氛不僅非常愉快,而且環境也很舒適。家具是上好的桃木做的,每個房間都有一塊大瓷磚和瓷爐子。客廳裏放著黑色鍵盤的鋼琴。臥室在中間,孩子們的矮輪小床放在父母的大床底下。最靠裏的屋是父親的書房,書房裏有一張寫字台,莫紮特最初創作的幾首樂曲就是在這張寫字台上記下的。莫紮特還沒學會寫字母就已經會寫音符了。從屋裏出來,順著用光溜溜的石塊砌成的前廳下去,就是溫暖的廚房,那裏經常飄出炸閹雞的香味。

早在瑪麗安妮7歲時,莫紮特的父親就教她彈鋼琴了。當時滿3歲的莫紮特也在姐姐學鋼琴的熏陶下,對鋼琴產生了興趣,時常待在一旁不願離開。他總是坐在地板上玩積木或者飯勺,聽到個別琴音時他會突然鬆開手中的玩具,幾乎是不由自主地向鋼琴蹭過去。他在一旁常常聽得入了迷。等瑪麗安妮下了課,他就伸直了小手,試著輕輕地碰幾下琴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