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靈帝殯天。
張信第一個放不下的人就是桓帝。
張信還有一個弟弟——張正。張信年長其弟十歲。當日其母生他之日,曾夢紅日入懷。出生之前有百鳥飛來,落地之時有紫光一閃,發出的第一聲啼哭好似鳳鳴,響亮高亢,聲達雲霄。嬰兒出生時便已有少許絨發,黑中透紫。名士黃衍以相麵之術聞名天下,遊白玉時嚐於張士林家中見之,深以為異,對張信與其父言之:“此子身具九五之相,日後必為極貴之人。”張士林一生盡忠,本欲殺掉此子,但被張信與其母苦勸乃止。為免此事泄露以招禍患,當即殺掉了房內產婆、丫鬟。遂給此子取名正,望能正國安邦,正言立行。
張正自幼聰明絕頂,張士林專心教他聖人之說,隻盼能以聖人之言讓他明處事之理、知忠君之道,家中的典故和諸子百家十二歲就被張正學得差不多了。聖人之言非但沒有讓張正明白忠君才是正理,反而時常大放厥詞,妄議時政。諸如
“儒表法裏,自相矛盾,再以道學調劑,愚民也;君為天子,為何黃天不佑,外戚橫行,忠君之說,再愚民也;君行禦下之術天下大治,行君王道則是養禍為亂。”之言,數不勝數。此為張士林不喜一也;張信之母素來體弱,產時失血過多,不久而亡,張士林認為此子克母,此不喜二也;張正年少聰敏,家世顯赫,難免輕狂,此張士林不喜三也;張士林篤信儒學,但張正卻認為如今儒學並非正統,乃是被程朱理學篡改的愚民之作,雖不敢與其父爭辯,但常與當時大儒辯論。張正才思敏捷,豈是那些務精求熟的老頭子能比。經常當麵把別人篤信的程朱理學駁得一無是處,辯得別人啞口無言。別人當麵不說什麼,也說不了什麼,背地裏時常有人到家裏告狀。此張士林不喜四也。張士林對忠君一事,早入骨髓。張信之風,酷似其父。而張信對其弟之言論,雖覺異於常理,但又覺合情合理,無話可駁;雖不敢苟同,但也由是奇之。凡張正為其父所斥,張信皆為其弟解圍,張正嬌縱輕狂,多為張信自幼為其庇護溺愛所至。
終有一日,張士林與張正不知發生爭論,張士林說張正口出大逆不道言,必為張家禍根,把張正逐出家門。事後張信得知,苦勸無效。隻得暗中托其習武之師李元輔老將軍將張正領至黃石軍區,並讓張正拜李元輔為師,學習兵法武藝。那一年,張正十四歲。因此,張信出兵他並沒有入京為質。將張正逐出家門後不久,張士林直諫被斬。
張正就是張信第二個放不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