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2)

五年前,梁燁之妹被立為後,梁燁為大司馬,梁氏一族還未露反象,助靈帝重振朝綱。而程文宣見靈帝有恒倉梁家相助,其勢非程氏一族可比,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程文宣之弟程文遠時任東北軍統領,率領三十萬東北軍駐守杏陽。程文宣見梁家勢大,靈帝又有殺心,遂連夜跑往杏陽,起兵二十五萬攻打白玉。叛軍一路破關奪寨,離白玉已不足五十裏。

而白玉城防早被程文宣架空,僅有十萬都衛軍守城,而恒倉軍遠水難救近火,白玉危在旦夕。靈帝想起以前黃衍嚐言張信乃不世將才,力排眾議,築拜將台以張信為將,盡起白玉之兵,出城破敵。其時張信年僅二十六。程文宣得知張信為大將,大笑白玉無人,以豎子為將。

張信數次以小敗誘敵,更增程文宣驕兵之心。後在白玉以北二十裏處,白水河一戰,張信水淹程文宣,將二十多萬叛軍幾乎全殲。程文宣隻得三十餘騎逃回杏陽。白水戰後,張信威鎮天下。

程文宣又氣又急,逃回杏陽後,不久病逝。之後梁兆昱引恒倉兵到,打破杏陽,盡誅程氏一族。按功領封,本來張信首功,但靈帝恐張信離京,無人可保他虞家江山,因此才讓梁兆昱領東北軍統領,張信領都衛軍。也是如此,東北軍在修羅入侵之時才會顯得不堪一擊,才有如今梁家雖坐大,而張信在一日則不敢動白玉分毫。

如今大計已成,修羅退兵已是必然,張信想到前事,不由得心中豪氣陡生,定要起大軍追擊,大破修羅。一則可令修羅人大傷元氣,不敢再覬覦南顧;二則可乘兵威將梁家在東北勢力連根拔起,將東北兵權收歸己手,以東北、都衛兩軍衛皇統、振朝綱、誅梁氏、平修羅。日後自己就是大虞中興名將,萬世流芳。想到這裏,一向謹慎如張信也開始飄飄然。完成這個蓋世奇功的條件之需要滿足最後一個——把連日屢敗的修羅人徹底擊潰。而都衛軍連日來大戰修羅,未嚐一敗,更兼有張信為將,從三年前白水之戰起,屢次以少勝多,軍中對張信漸有軍神之稱,士氣高漲,已有驕兵之象。

大軍一路向北銜尾追擊,偶有埋伏也被張信識破,追上與修羅軍大戰幾次,修羅軍無戰心,被張信連勝數次。本來青木關尚可作堅守,但被張信燒掉的南門還沒有修好就看見都衛軍殺到,抵抗半日邊被破關。青木關後,修羅軍再難有險要之地可守,被張信一路趕殺到鯉魚港。

連日交戰,小泉有令是許敗不許勝,士氣漸落。真田心中也一直不平,又心憂修羅島,好不容易到達鯉魚港,正要率軍上船,卻看見藤原川等諸軍擁著一個來到麵前,乃是修羅王小泉。真田大驚,急忙滾鞍下馬,跪拜行禮。

“將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小泉上前扶起真田,笑道:“連日來要將軍急行撤兵,許敗不許勝,將軍定然心有不忿吧。”

“維盟來犯,修羅島形式危急,真田自當率兵回救……”

沒等真田說完,小泉就打斷道:“為將者當恤部下,重士氣,如此要你每戰必敗,確是難為你了。若是此時上船,軍心思退,張信必於此時進攻。那時必然全軍大亂。”

真田道:“末將心知如此,但島勢危急,縱然必敗,也必須早日回援。張信來勢凶猛,必有一軍拚死抵住,方可平安登船。末將已令神風騎兵全軍休整,於全軍上船之時出擊張信營寨,隻要拖延片刻即可。”

“我有一言,將軍切勿多心。神風騎兵雖為我軍精銳,但全軍之時尚且屢敗於張信之後,何況現在僅有三萬不到。何況神風騎兵利攻不利守,若是無法堅持到全軍上船之時便為張信所破,那時軍有退意,難有戰心,必然大敗。要平安登船,隻能先破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