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土地掌握在藩王、宗室、士大夫以及地主豪紳手中,而他們是不用交稅的。
財稅乃一國之根本。
明朝末年天災不斷,內地流民四起,關外建州女真頻繁寇邊。
之所以愈演愈烈,之所以遲遲不能剿滅,之所以大明亡國。
僅僅因為朝中無錢又無糧。
以至於為了剿滅民亂,穩定北方邊境,越是困難就越是要征收重稅,越是重稅百姓負擔越重,越重就越容易激起民變,以至於惡性循環,愈演愈烈,最終社稷傾覆再無挽回之力。
不知開國的洪武大帝可曾想過,二百多年之後大明的淒涼晚景。
那個聲音再次從張溟的腦海中響起。
“既知危亡根本,可有補救?”
張溟回答了這個問題:“隻要解決財稅痼疾,便可救大明。”
錢錢錢……命相連。
前世張明從事審計工作十幾年,沒有人比一個幹稅務審計的人更加明白,財稅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
財稅命脈之所在,國運之所在。
試想若崇禎皇帝手中錢糧充足的話。
賑不了內地災荒?
平不了中原流寇?
還是滅不了那關外建奴?
隻要解決了財稅。
大明便可賑災濟民,剿滅招撫流寇,重新凝聚大明軍心,整飭邊防,反攻關外。
……
“真的大明無人能救嗎?”
“大明真的就無法可救嗎?”
“大明億萬生民,真的要陷入韃虜的殘酷統治嗎?”
“你很明白,並不是無人能救,也不是沒有挽救的方法。”
“隻是需要一個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罷了。”
……
“所以那個人是我嗎?”
腦海中張溟提出自己的疑問。
他何德何能?他真的可以嗎?
“你不試試怎麼能知道呢?”
那個聲音在張溟的腦海中開口。
“難道你能拒絕青史留名嗎?”
“難道你能拒絕族譜單開一頁的誘惑嗎?”
“亦或者你能忍住不去想,幾百年後你的名字出現在曆史教科書上,而後戳是民族英雄,事跡是挽救大明江山。”
……
“呼……”
張溟歎了口氣:“我……難以拒絕。”
“那麼你的答案呢?”
腦海當中的聲音想要明確的答複。
“我的答案……”
“這條路並不好走,普天之下都會是我的敵人。”
“我隨時可能會死在這條路上,若是我死了他們會在我的屍骨前給我寫奸臣傳。”
“若是我成了,哪怕青史留名,我的下場也絕不會好。”
“是嗎?”
腦海當中陷入長長的沉默。
係統的聲音沒有響起,張溟也沒有再說話。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
張溟雖然不了解明末的曆史,但他並非對曆史一無所知。
曆朝曆代能力挽狂瀾的名臣,有幾個下場好的?
可是……
“你的答案。”
腦海中的聲音並沒有回答張溟的問題,而是繼續自己的問題。
“我的答案……”
“呼……”
張溟深吸一口氣。
“責無旁貸!”